《第21课俩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背诵积累教学课时:一节课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正音把握节奏、语气,读准字音三、学生分组讨论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有关字句2、学生就不懂得字词质疑,其他学生讨论、回答3、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问其故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其日中如探汤(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四、复述故事要求:1、必须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尽量不要看课本3、发言清晰、响亮、流畅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各抒已见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初出日中两小儿辩日如车盖(大—近)如盘盂(小—远)孔子不能决沧沧凉凉(凉—远)如探汤(热—近)五、质疑、讨论、思考1、学生质疑2、老师引导质疑①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②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③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④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参考: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六、背诵(减字法)1、初试背诵(减去文中少量字句,引导背诵)孔子(),见两小儿()。问其()。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而日中时()也。”一儿以(),而日中时()。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此不为()而()大乎?”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此不为()而远者凉乎?”孔子()也。两小儿笑曰:“孰为()乎!”2、再试背诵(减去文中大量字句,引导背诵)孔子(),见()。问()。一儿曰:“我以()去人近,而()也。”一儿以(),而()。一儿曰:“日初出(),(),此()?”一儿曰:“日初出(),此()?”孔子()。两小儿笑曰:“()!”3、直接背诵(脱稿)七、小结八、作业:1、完成“过关测试”中的相关习题2、继续巩固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