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唐且不辱使命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理解和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过程与方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唐且在外交方面的成功对我们交往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1-2段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难点: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法选择诵读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阅读课文、搜集材料、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6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出示目标1.释题,引入新课。2.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学法指导1.文言文学法:一读,二译,三理解赏析,四背诵。2.本节课重点朗读。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力求做到“信、达、雅”。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作者及背景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勇敢无畏,坚持正义,爱国自信的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2.听多媒体范读,注意个别字词读音。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展示目标。多媒体出示学法要求,进行具体学法指导。按照学习步骤,巡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听录音范读,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疏通课文。明确学习任务。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按照学法,分步学习,并在书本标注。自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朗读课文,学习第一段。且jū怫fú跣xiǎn祲jìn缟gǎo3.自由放声朗读课文。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自学第一段课文,结合注释译文。6.找出第一段不懂的字词句,提出疑难问题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所提出的问题,稍后交给全班交流。7.学生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四、检查自学情况1.通假字:秦王不悦(“说”通“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3.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省略句——挺剑而起。省略主语“唐且”。五、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更正指名朗读并翻译课文,学生点评,纠正。六、当堂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文言文学法:一读二译三理解赏析四背诵实词和虚词知识梳理要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翻译课文要求:“信、达、雅”抽查学生掌握情况、点评。指名学生提问,将这生仍不懂的问题在全班共同讨论并合作解决。探讨归纳整理。引导学生质疑,全班解决。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自主合作学习,互相提问。学生提问,将这生仍不懂的问题在全班共同讨论并合作解决。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学生朗读。作业设置1.书写生字词,翻译课文。2.熟读课文。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