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白杨礼赞茅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恰当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蕴涵的深刻思想感情。4.把握课文赞美北方抗日军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文章的注释,默读或朗读文章。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热爱北方抗日军民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文章写于抗日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抗战,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2.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对北方抗日军民的歌颂也反衬出作者对敌人的仇恨。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对散文特点的理解和把握。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文章优美、凝练的语言。◆难点1.理解文章表达上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方法。2.文章对象征手法的恰当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格的恰当使用。3.对白杨树的优秀品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军民积极向上精神的理解。◆教学突破1.用图片和电影片段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使学生体会散文的意境。3.指导学生多练习一些排比句和反问句。教学准鱼◆教师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带以及有关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的电影片段。2.根据课堂讨论的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3.准备一些排比句和反问句。◆学生准备1.课前作好预习,积极主动地搜集有关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交流。2.解决生字词,扫清影响阅读和理解课文的障碍,多查字典。3.尝试阅读课文,并努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时与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散文?它们的作者是分别是谁?这些散文中有茅盾的散文吗?2.提问:那么散文有哪些基本特点呢?3.播放《白杨礼赞》的朗读带,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1.回忆学过的文章,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2.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但不太全面3.跟随教师或朗读带读课文,把感情融入到优美的散文中,初步思考课文的结构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默读或朗读课文,注意分析课文的结构。2.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抒情线索。(注意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1.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回答教师的提问。2.在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把握住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3.提问:“礼赞”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礼赞”?抒情线索。3.思考教师的提问,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树的词句。4.让学生找出文中赞美描写白杨树的句子,并思考这与北方抗日军民有何相同之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4.根据教师的提示j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第2课时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在学生回顾过程中作适当提示。2.让学生自己总结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再给出准确答案。1.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并巩固所学内容。2.用自己的话总结散文的特点,提高对散文的认识。二、组织学生讨论,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对象征手法的运1.再一次阅读课文,认识到作者借用白杨用,加深学生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树的“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热情歌颂了北方抗日军民。2.让学生找出文章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格的句子,并给出其他同类句子让学生分析。3.鼓励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有关抗日军民的英勇故事,加深学生对抗日军民的热爱。.2.用心找出有关句子,细细体会,加深对这类修辞格的认识;分析教师提供的反问句和排比句。3.充满兴趣地讲述故事给其他同学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全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2.选择要求背诵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