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隋唐政治新格局[教学目标]1.知道隋唐重建了大一统政权;知道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新官制;知道三省六部的名称、职能及隶属关系;知道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事的处所;知道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知道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创设是隋唐政治新格局的重要体现。2.通过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初步学会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识读“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联系秦汉制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开创的作用,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明确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多重作用及进步意义、明清时期的日趋没落与消极影响,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3.了解隋唐的制度创设为盛唐气象的出现提供了制度保障,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认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也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积极作用难点:隋唐科举制的多重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说明:1.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在我国官制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朝制度的总结和发展,也基本确立了为后朝延续和继承的格局和设置,一直延续至清代,故以之为课堂重点。2.学生们对科举制度本身有着先入为主的排斥情绪,让学生客观把握科举制的多重作用——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明清时渐趋没落,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故以之为课堂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用心爱心专心(巩固)以中国朝代年表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夏商西周至隋唐的历史沿革,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此期间结束割据战乱局面,建立大一统格局的朝代——秦和隋,强调这两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大一统帝国的重建3.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589年隋一统天下,摆在初统江山的统治者面前的,是一个曾经同样困扰过秦汉用心爱心专心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三国两晋南北朝汉(第一个统一)(分裂)隋唐(大一统帝国的重建)581年,杨坚篡周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589年隋消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持续近400年的大分裂时代,重建大一统帝国。但隋国祚短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兵败被杀,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相较而言,学生们对于唐朝的了解远多于隋朝,盛唐王朝得到了太多人的偏爱,隋朝的短命而亡使人往往容易忽略其原本不容忽视的重要历史地位,因此可简略提供隋朝各方面情况的简略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使他们对于隋朝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兵败被杀,隋朝共存在了37年,是一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全盛的黄金期,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在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其很大的影响。【材料】“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资治通鉴》“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剑桥中国隋唐史》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材料】“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