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三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理论成果。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一、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同志生平简介:1904年生于四川广安,原名邓希贤。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同期加入共产党。1927初归国,四一二政变后,改为邓小平。1929年在广西百色领导农民运动,改名邓斌。1933年,由于受排挤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刘伯承共事13年。1945年刘邓挺进大别山,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52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文革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复出。是为二落二起。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8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1989年,六四风波。1992年,南方谈话。1997年2月19日,逝于北京,享年93岁!(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酝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2、宣言书: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后》的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3、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历史背景:P6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2)主要内容:思想方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政治方面: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组织方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3)历史意义:①为……指明了方向;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开辟;③……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4、理论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基本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系统提出社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6、形成完整的体系(1)1992年初“南方谈话”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内容: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②三个有利于:③社会主义的本质:④抓住时机,突出发展,加快改革步伐;意义:①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②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③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2)1992年中共十四大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