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形态分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的案例剖析,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2、通过对“铁路选线方案”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3、在案例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2、通过对历史上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1、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布局、形态的影响。难点:影响交通的因素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学习过地形的种类,中国区域地理等内容,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提前布置给学生“顺德交通与地形”这一课题,广泛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五、课时:2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探究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教材P88页,地图册P31页)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这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投影显示),大家很熟悉吧?那我们先一起读一遍。(朗读提兴)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大家知道人是自然环境的特殊产物,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必要物质基础,因此自然环境中的各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都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李白的这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道出了地形这一地理要素对交通的影响。那我们今天就以地形要素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例来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媒体展示章节标题)(多媒体展示一幅地形图)提问:首先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在这幅地形图中有3种地形区,分别为平原,河流阶地和高原。在这三个不同的地形区给大家标出了三个不同的地点。现在要大家在这幅地形图中建一所房子,那么你会建在哪里呢?(可分组进行讨论决定,限定时间3-5分钟)(学生发言)三位选择不同的代表发言1、选择平原地区:分析平原地形的优势。2、选择河流阶地:分析河流阶地对人类活动的好处。3、选择高原:分析原因。师:(适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进行表扬与鼓励)其实呢,A、B、C三地都可以建房子,那你们选择这里,别人也会选择这里,越来越多的房子在这里聚集,逐渐就会形成村落,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慢慢地又配备了各种生活生产设施,因此,村落发展成为城市。那这两种人类聚居的场所,我们统称为聚落。(多媒体展示聚落定义)它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运动场属于聚落不?公园属于聚落不?(加深学生理解)其实不仅大家在选择居住场所的时候考虑到了地形的因素,我国6800年前的先辈们也考虑到了地形因素。请大家阅读课文“半坡村落”这部分内容。(多媒体展示问题)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学生齐答)由此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标题)(展示教材P89页图4-3、图4-4)学生读图分析思考问题:第1题:哪一幅表示的是山区聚落?。第2题: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差异?从身边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2平原地区和山区聚落的差异地形人口分布聚落规模平原平坦广阔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