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七)遗传的物质基础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通二调)下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用32P标记噬菌体②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③搅拌、离心④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B.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D.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噬菌体外壳由蛋白质构成,不含磷脂分子,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内部的DNA分子,A项错误;过程②短时保温的目的是要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B项错误;过程③的离心过程是为了分离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用以后续检测上清液与沉淀物中的放射性,C项正确;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内部的DNA分子,沉淀物放射性高,缺少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对照组,因此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项错误。2.某实验小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B.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体内C.离心时转速太低,菌体和上清液分离不充分D.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答案D解析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如果培养时间太长,则有可能子代噬菌体已经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现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的现象;如果培养时间过短,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且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低;如果离心时转速太低,部分大肠杆菌仍悬浮在上清液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搅拌不充分时,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大肠杆菌分离,因此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几乎都集中在下层的沉淀物中,则下层放射性强度会与理论值接近。3.(2019黑龙江哈尔滨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加快转录速度B.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C.一个基因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D.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答案B解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这样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而不是转录的速度,A项错误;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B项正确;一个基因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C项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后者转化,而体外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它们对R型细菌的转化作用,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不同,D项错误。4.(2019湖南长沙模拟)有人将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其中的脱氧腺苷三磷酸即dATP已被某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微量的T2噬菌体DNA的混合液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时静置30min,检测发现,DNA分子被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DNA合成,因为缺乏能量供应B.无DNA合成,因为细菌DNA聚合酶不能催化噬菌体的DNA复制C.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T2噬菌体相同D.有DNA合成,新合成DNA的碱基序列与大肠杆菌相同答案C解析dATP是DNA的合成原料之一,静置30min,检测发现,DNA分子被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说明有新的DNA合成,而混合液中模板只有噬菌体的DNA,故推测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进行了DNA的复制,子代DNA与噬菌体的DNA相同。5.(2019湖北武汉4月模拟)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ZT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B.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C.AZT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D.AZT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答案D解析AZT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因此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项正确;AZT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因此,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B项正确;AZT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因此,AZT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