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26)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VIP免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26)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1/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26)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2/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26)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3/4
专项对点练(二十六)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导学号:35900084】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宋]严羽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诗中二、三两联进行赏析。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1)确定技巧,明确答题方向。景物描写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景物特点的角度分析:①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所以二、三联描写景物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寒烟、暮鸦、秋雁是诗人看到的景物,木落疑为雨、暗浦风起都是诗人听到的,所以二、三联描写景物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诗人目睹之景,“长疑雨”“欲上潮”是诗人想象之景,所以,这两联诗运用的描写手法:_________________。(3)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表达技巧。这两联诗描写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抒发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两联运用的描写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流程](1)抒情方式、描写方式(2)①远近结合②视听结合③虚实结合(3)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归乡之情、羁旅之愁借景抒情【答案】①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②远近结合。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③视听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④虚实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二、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事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DE[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26)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