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人文素质即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在这个社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仅需要过的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应充分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而大学教育,也应该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此问题,我们对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苏州理工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部分学生做了关于现在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以此为学校安排课程、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事实依据。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一、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在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苏州理工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学生进行。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8份,数据统计中男生454人,女生134人;大一221人、大二132人、大三105人、大四130人;理工类443人、文科类145人、艺术类4人。根据《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9.35%的大学生十分了解人文素质的含义,17.86%的大学生比较了解,71.43%的大学生了解一点,1.36%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可见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不乐观。问卷还显示,54.42%的人认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整体较好,有个别人素质较低,更有18.03%的人认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整体较差,18.37%的认为很差,而只有9.18%的人认为很好。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仅局限于课本上,有84.86%的大学生能选出所有诺贝尔奖所授予的学科,有86.90%的大学生知道“四大文明”古国,92.69%的人能按先后说出中国朝代。并且,大学生对于自身人文素质的态度也不够积极。21.43%的人认为人文课程浪费时间,40.3%的人对人文课程不感兴趣。还有,69.39%的人花在人文书籍上的时间每天少于2小时,只有14.63%的人每天花2小时以上看人文书籍。但在其他方面,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较低。如,只有58.33%的大学生会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只有56.12%的大学生会向老师问好。大部分人认为问题在于教育体制,79.76%的人认为要改变教育体制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57.65%的人认为有助于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是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26.53%的大学生认为需要素质教师的授课28.06%的人认为需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综上得,我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较差,并且对人文素质的认识不够全面,而且人文素质很局限。二、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1、27.21%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对人文素养了解一点甚至比较了解,同时54.42%大学生也对当下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评价较好。2、62.93%的人愿意提高人文素质,比如60.20%的人愿意认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并且98.3%的大学生对于人文素养对学习及工作的影响持积极态度。但是任然有1.7%人以修学为目的,甚至消极应付,而且对人文素养的影响的认识只停留于提高思想层面上。3、大学生获得人文知识(如法律知识、历史知识、人文史、人文分类)的手段单一,主要依赖于老师讲授和阅读有关书籍。4、从数据看,大学生对生活现状的态度趋于两极;自我调控能力较弱;缺乏创造性,以及在对待小悦悦事件的态度上和对待相关人文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的人文素质自我实践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大多数人缺乏人文素养,且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差。5、虽然约63%人愿意提高人文素养,但其中大多数人对人文学科缺乏兴趣,以及不重视甚至盲目跟从他人;更有一部份人以修学分为目的消极应付。6、大多数学生认为对人文素养匮乏的原因有:①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认为素质受阻②负担较重,影响了在人文素养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③学校课程编排对提升学生认为素质作用不明显④教育机制不够完善。7、绝大部分学生的人文类书籍阅读量较少,所花时间多在1小时左右且集中于文史哲类书籍;而且认为学习人文类学科或知识浪费时间。8、57.65%的学生认为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科学课程有助于培养人文素质。9、52.38%的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依赖于媒体宣传,获取途径单一,但令人欣慰的是,有84.86%的学生法律维权意识较强。三、大学人文教育出现的问题从调查报告总的来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整体素质不容乐观,有些同学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并不积极;学校方面,开设人文类课程较少,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