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乙烷的水解与消去课题2-3-1卤代烃(第一课时)——溴乙烷的水解与消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掌握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其官能团卤素原子,从C—Br键的结构特点上认识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2.参与“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归纳结论的一系列过程,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了解臭氧层的保护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掌握溴乙烷的组成和结构。2.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溴乙烷水解(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及判断。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与思考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1.甲烷和氯气2.苯与溴3.乙烯和溴4.乙炔和氯化氢回顾、思考、讨论、代表回答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培养学生温故旧知的习惯和学习新知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导入新课这些反应产物的结构的主体是烷、烯、苯,但已经不属于烃了。这是因为其分子的组成除了碳、氢原子以外,还包括了卤素原子。这些都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将此类物质称为卤代烃。溴乙烷是一类重要的卤代烃,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有关溴乙烷的性质。聆听通过介绍,引入主题,使学生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1~42,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结构式为,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2)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为38.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__。2.溴乙烷的化学性质:由于____________的作用,使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1)水解反应注意:水解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可发生反应NaOH+HBr=NaBr+H2O,所以此反应还可以写成: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____________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般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________碳原子上。拓展延伸一、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溴原子的检验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反应的实验实验步骤: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观察。加热直至大试管中的液体不再分层为止。反应原理:反应条件:1.NaOH溶液2.加热2.溴乙烷中溴原子的检验方案1:加入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析出。方案2:加入NaOH的水溶液,充分振荡,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方案3:加入NaOH水溶液,充分振荡并加热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析出。检验溴乙烷中Br元素的步骤:①NaOH水溶液并加热②HNO3溶液中和③AgNO3溶液二、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溴乙烷→NaOH乙醇溶液→水浴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水,再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的提升。通过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与溴原子的检验知识的拓展,把零散的认识升华到系统认识。原理:反应条件:①NaOH的醇溶液②要加热【讨论】1.生成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前要如何处理?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乙烯,这一方法还需要将生成的气体先通入盛水的试管中吗?3.如何减少乙醇的挥发?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例题分析1.有关溴乙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溴乙烷不溶于水,其密度比水的小B.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混合共热可生成乙烯D.溴乙烷通常用乙烷与液溴直接反应来制取2.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C)A.加入溴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