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案7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了解《史记》和司马迁2、过程与方法:学习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三)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古今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四)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2、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3、复习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垓下歌》,大屏幕显示项羽歌唱片断及歌词;或背景用项羽垓下悲歌的图片,旁边显示歌词,抽生读,生齐读: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师: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二、检查预习情况:文学常识:《史记》,司马迁背景知识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抽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正音。然后全班齐读。师:请一同学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其余同学及教师补充讲解。(1)军()霸上(2)王()关中(3)说()项羽(4)成五采()(5)此其志不在小()师:重点句子翻译:(1)珍宝尽有之(被动句)(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师: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师:项羽为什么大怒?提示:巨鹿之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项羽的政治地位,使项羽高居诸侯上将军的位置。此时的项羽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看做是秦末大起义中的最大功臣,也习惯了天下诸侯对他的尊崇和敬畏。但是,他没有料到刘邦竟然抢先一步,先行入关。按照事先与刘邦的约定,无论项羽有多大功劳,关中王都应该给刘邦。这是项羽心中最难咽的一口气!师:范增的进言说明了什么?提示:范增发现,贪财好色的刘邦,入关之后竟然“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刘邦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收买人心,志存高远。就这一点而言,范增比项羽高明,他看出了刘邦远大的政治志向,力劝项羽尽早解决刘邦的问题。师:全班齐读第一段。矛盾激化,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开端,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事态又将会如何继续发展。师:抽同学朗读课文第二段,正音。然后全班齐读。毋()从俱死也(2)鲰()生说我曰(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要()项伯(5)沛公奉卮()酒为寿(6)毋内()诸侯师:梳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1)素善()留侯张良(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具()告以事(4)沛公今事有急(),亡(古今义)去不义(5)不可不语()(6)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7)备他盗之出入(偏义副词)与非常也(8)非常(古今义)(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师:提问重点句子:(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者在疑问句末相当于“吗”)?(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师: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