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为什么会发生天京变乱?它对太平天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把握天京变乱的原因、过程、影响。目标二:为改变天京变乱的危机,洪秀全果断采取了哪些措施?——请把握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的组成人员、意义。目标三:太平天国是如何进行艰苦的防御战的?——请把握太平天国防御战的概况、意义。目标四:应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呢?——请把握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性质。教材内容详解一、天京变乱1.原因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②领导集团内部争夺权势。③根本原因则在于其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他们提不出先进的政治方案。2.经过①焦点和起点是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的矛盾。②过程:1856年9月,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精锐部队出走。3.影响①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②给敌人以喘息机会:湘军围攻安庆,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③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2003·上海·25)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日‘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B.干王洪仁歼被黜去位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考查点:天京变乱的过程。解题思路点拨:注意把握题干材料情景。材料叙述了天京变乱的一个细节——北王(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规范答案:A规律技巧总结:高考主要考查天京变乱的原因、影响。天京变乱的出现是由农民阶级的小农地位决定的。思维误区警示:天京变乱的原因应从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去分析。二、重建领导核心1.背景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2.措施洪秀全果断任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又封族弟洪仁歼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歼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二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有()①洪秀全②洪仁歼③李秀成④陈玉成.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查点: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解题思路点拨:洪秀全提拔了‘洪仁矸、李秀成、陈玉成担任重要将领。规范答案:D规律技巧总结:注意把握太平天国将领前后的差别。思维误区警示:洪秀全易被忽示,他是后期的总领导人。三、太平天国的防御战1.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①天京变乱使太平军的力量被削弱。②领导集团蜕化。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2.防御战攻势:①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解除了天京北面威胁。②三河镇大捷:陈玉成、李秀用心爱心专心成联合。③破江南大营:1860年2月陈、李依洪仁开之计,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受挫:①江浙李秀成率军受损失,退回苏州。②安庆保卫战:1860年陈玉成与湘军激战数月后失守,退守庐州,1862年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三1.下列属于陈玉成、李秀成联合作战的史实有()①安庆保卫战②三河镇大捷③攻破江北大营④攻破江南大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太平军曾经与中外反动势力激战于()A东征战场B.安庆保卫战战场C.西征战场D.江浙战场考查点: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史实。解题思路点拨:1.可用排除法,安庆保卫战只有陈玉成参加。2.注意限定语是“与中外反动势力’’激战。规范答案:1.C2.D规律技巧总结:注意归结陈玉成与李秀成共同作战的史实。对这一部分高考主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思维误区警示: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斗争的主要领导人是陈玉成与李秀成,其斗争史实较多,应注意分类或分地域记忆。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标志——天京陷落,1864年夏。(2)失败原因:①主观方面——一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是先进阶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②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敌人力量过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