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温庭筠、韦庄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2、通过鉴赏冯延巳、李璟、李煜的词,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风格。3、尝试用浅近的文言文写一两则词话,记录下你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补充: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3、本专题学习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所选六首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和南唐词的艺术风格。二、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1、作者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2、、结合注释自读。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此处理解为床榻围屏上的庄试图案更恰当,“明灭”是锁眼关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3、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鉴赏第一步,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贵族、美丽、孤独、寂寞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4、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5、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你以为其中是否有所寄托?(结合作者生平遭遇个抒己见)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6、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7、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三、自读《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1、作者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韦庄,五代前蜀词人,虽然他与温庭筠同为花间词派代表作家,其词在内容上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但又不似温那般意象绵密、富丽精工;他生活在唐末与五代的动乱时期,词中常常注入平生漂泊、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形成词疏郎俊、明白晓畅的风格。2、结合注释自读,思考:(1)词人当年为避战乱漂泊江南。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词人为什么说“游人只合江南老”?(2)词人是真的留恋江南不愿返乡吗?该怎样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讨论、小结:(1)因为江南有美好的风景、宁静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词人正是抓住这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三大特征写出了诗意江南、悠闲江南、魅力江南。词人的优美想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与陶醉的水乡世界。(2)词的最后两句词人还是在貌似不愿还乡的正话反说中传达出了他对故乡的难以忘怀之情。在词的前面词人盛赞他乡之美,并认为应该在此终老,但结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还乡”(言下之意老了还是要还乡)的矛盾语,再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句的凄楚,就更衬托出那正处于动乱之中的故乡洛阳在词人心头的分量与地位。原来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土人情,是为了用以反村“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人之情。“游人只合江南老”亦可看作是不能还乡的无奈之举。他赞江南,却是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乡,在盛赞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后深藏着怀乡的凄苦和悲伤,这不能不令人潸然泪下,这正是此词诗意醇厚,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四、自读《鹊踏枝·谁道闲情》,完成“品读与探讨”3提示:本词系春日怀人之作,把“闲情”写得缠绵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