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册《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的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制度的确立》讲述了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与夏商西周的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为我们学习唐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第一单元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重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课程学习,仍然把思维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新鲜刺激的现象和鲜活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缺乏对史实的本质认识也缺乏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三: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预习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法与学法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预习学案,根据学案问题阅读教材,初步建立知识体系。2.教师丰富历史素材,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影视资料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初中知识相结合,向学生展示秦时期鲜活的历史。3.学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五:过程分析:新课标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四个环节展开:课前预习——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巩固提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是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千古一帝的气势。再次,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整体思路:我将本课教材内容整合为三部分: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内容和影响(制作板书:背景、内容、影响)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板块一】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解决方法: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展示的“周郑交质”、“商鞅”、“秦王统一六国”等图片,由学生归纳总结。【版块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解决方法:先有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材从整体上把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板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制度)分层处理:①皇帝制度:展示《史记.秦始皇本记》、材料,归纳其特点、表现。②三公九卿制: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史记》,了解三公九卿的职能、特点。设计意图: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刻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③郡县制:秦朝为什么实行郡县制度?小组共同探究讨论教材第9页的解析与探究,并列表对比郡县制与分封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归纳知识点和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结: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画出秦朝由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并分析其特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深化知识的内在联系。④思考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还有哪些?解决方法:展示图片,学生自主归纳。【板块三】学生分组列举秦朝时期历史事实和民间小故事,进而分析:秦亡的原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秦朝及后世的影响?分析:a、先看秦亡的原因,通过展示资料,并以柳宗元对秦亡的评价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b、评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时,我让同学们结合该课的图片、文字史料,从正反两方面来说一下:我心目中的秦始皇和大秦王朝,并指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问题上,指导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问题。【教师小结】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感悟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维系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七:课后反思本课设计围绕课标,重点突出,知识结构清晰,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让学生初步了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也利用短暂记忆获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