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说说近亲结婚的危害。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2、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教学难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包括孟德尔的生平介绍,常见隐形遗传疾病资料)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新课导入【图片展示】展示两幅图片。图一:父亲双眼皮,母亲单眼皮,孩子双眼皮;图二:父亲双眼皮,母亲双眼皮,孩子却单眼皮。提出问题:1.第一幅所示的现象是怎么回事?是母亲没有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孩子吗?2.第二幅中的孩子是这对夫妇亲生的吗?学生先推测,然后教师再引导:这样的问题不能靠推测,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引出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思考、讨论并作出推测。引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新课教学1.认识孟德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孟德尔的简介:150多年前,一位奥地利的修道士进行了大量的植物杂交实验,其中以豌豆杂交试验最为成功。经过整整8年(1858-1865)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出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后人把这位奥地利修道士称为“遗传学之父”。他就是孟德尔。学生通过阅读Mendel的简介,认识到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2.实验材料【实物展示】豌豆。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选择了适合的实验材料──豌豆。豌豆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大家见过豌豆吗?教师出示豌豆的资料,带学生一起分析豌豆的优点:(1)豌豆易于栽培;(2)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闭花传粉,也就是说豌豆花在花未开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这样会有外来的花粉进行干扰吗?所以说在自然条件下,豌豆是纯种的;(3)另外,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比如植株的高矮差异很大;(4)花比较大,适合进行人工实验等。认识豌豆。知识铺垫。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3.实验方法豌豆有很多性状,孟德尔每次只研究一种性状,即单因子实验分析法。并且孟德尔还巧妙地设计了杂交实验的方法。什么是杂交实验呢?就是不让豌豆自花传粉,而是把一株豌豆的花粉传给另外一株豌豆。那该怎么操作呢?在豌豆自花传粉之前,先把一株豌豆的雄蕊去掉,这一步叫“去雄”。然后再把别的豌豆的花粉涂抹在这一株豌豆雌蕊的柱头上,这一步为“人工授粉”。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把经过授粉的花进行“套袋”处理,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了解实验方法。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套袋要在豌豆自花传粉之前进行,是为了防止其他花粉进入,干扰实验。4.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了解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是如何进行豌豆杂交试验的。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茎高差异非常大,很容易观察。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反之),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提问:种下去的种子会是长成高茎还是矮茎呢?还是高矮都有?会不会长成中等高度呢?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学生思考。学生猜测。突破难点。让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大胆猜想。5.实验结果分析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矮茎性状是消失了还是藏起来了?带着疑问,孟德尔种下了子一代的种子。这次他没有做杂交,而是让豌豆自然生长,自花传粉,叫做自交。获得的子二代的种子再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也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分析:杂交的后代,子一代只表现高茎性状不表现矮茎性状,而子一代自交之后在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只是高的多,矮的少,大约是3:1。矮茎性状并没有消失,而是隐藏起来了。我们把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来控制的,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来控制的,习惯上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如D,隐性基因用小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