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多巴胺是a、B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物,在治疗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当补充一定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之后,血压仍未好转者,时常使用多巴胺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但因为多巴胺注射液这种药可以增加心脏排除血量,使皮肤血管收缩,加之休克患者本身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在静脉滴注中,若穿刺的血管细小或者患者的配合不好以及护理操作不慎,均易发生药液外渗外漏,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1]我科室自2005年8月份以来,抢救患者用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共326例,其中有8例患者在应用多巴胺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渗,现将处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我科室自2004年8月份以来,抢救患者用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共326例,其中有5例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出现小静脉痉挛,3例因为多巴胺注射液外渗后红肿。2处理方法2.1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后,小静脉痉挛。5例患者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后出现小静脉痉挛,静点最大浓度为60mg/100ml,静点最小浓度为10mg/100ml.静脉输液液体均为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本组5例中3例60mg/100ml。2例10mg/100ml。考虑与静脉输液药物浓度无关,静脉输液速度为40—50滴/分。本组5例中均为此速度,考虑与药液速度无关。处理方法:用50℃左右的热水袋热敷静脉输液针头上方,5例小静脉痉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2.2多巴胺注射液外渗皮下组织,局部出现红肿。3例因为多巴胺注射液外渗后红肿,浓度均为200mg/500ml均在手背部静点。处理方法:用酚妥拉明注射液左局部封闭,对如有较轻的水泡用龙胆紫图涂于水泡处,暴露患处,1周左右治愈。3护理3.1操作时护理由于对局部刺激性,一旦外渗轻者局部红肿、热、痛,皮肤变黑。重者引起组织坏死,一旦溃烂愈合困难,给患者待来不必要的痛苦,因而护士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另外为了避免药物外渗还应该注意一下问题:3.1.1选择合适的血管输液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避免上述药物外渗的因素,如有可能应建立中央静脉通道.或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避免使用血运莘或有病变部位的血管。如已发生渗漏,不应在该处远端再行静脉穿刺。[2]3.1.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由远端至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选择直、较粗、弹性好的血管3.1.3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因为血管受到损伤而导致药液外渗。3.1.4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穿破血管。对脆性血管可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不再进针的方法。3.1.5穿刺针具的选择因金属针不可弯曲,易刺破血管,故应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3.1.6妥善固定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覆盖穿制处,以便于观察,并妥善固定好穿刺肢体,避免因肢体移动导致针头穿破血管。3.1.7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压迫5—10分钟,以免有药物外渗。3.1.8对于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应该严密监测,注意药液外渗、外漏的可能性。3.2封闭时护理在使用酚妥拉明注射液时,在对静脉造成外渗,外漏封闭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3.2.1把握封闭时机,对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注射部位应该严密观察,若发现注射部位或者沿着穿刺静脉走向处皮肤苍白,患者自诉疼痛,应该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对渗漏处进行封闭,最迟不得超过渗漏后的12小时。3.2.2讲究封闭方法,一般用酚妥拉明注射液5mg,稀释于10ml—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注射,若用50%硫酸镁行局部热敷,效果更佳。3.2.3注意用药的剂量对小范围的渗漏,注射5mg酚妥拉明缓释液即可对渗漏面积较大,范围较广的患者,可以加大剂量,或3-6小时局部浸润注射一次,直至皮肤颜色回复正常为止。3.2.4对于患者应该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局部封闭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4讨论多巴胺是受体兴奋剂,持续滴人多巴胺后,若局部血管药物浓度>5/zg/(公斤体重·分钟),连续用药时间较长,刺激局部血管收缩,可长时间发生痉挛,引起缺血缺氧,静脉壁也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多巴胺渗漏后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