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名称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者姓名齐兵职务或职称中教一级工作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拣金中学学校意见章2007年月日县(市)区教育学会意见章2007年月日葫芦岛市教育学会意见章2007年月日入编情况章2007年月日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拣金中学齐兵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学生的各种能力中,审美能力是一项很特殊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好的范本。学生可以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通过审美1情感的形成,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成一定的审美想象能力,并通过一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关键词:审美大自然情感语言想象创造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在的语文课本选入的课文都是美文,因此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课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并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塑学生美的心灵,完善学生美的人性,并创造学生美的人生,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通过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歌颂,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自然的美是大自然中的美的事物所具有的美,这些美的自然景物,能够使人健康、愉快。在这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面前,我们要充分地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去欣赏美。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典型的对大自然美进行歌颂的美文。他为我们描绘出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人勤春早图。教学这篇课文时,作为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回想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或者经历过的在软绵绵的嫩草上坐、躺、踢几脚球、赛几趟跑的美好时光,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作者把自然美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深厚功底。进而能够唤起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刘勰说:“缀文者情动以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首先从大自然的美景入手,使学生先对大自然的美景产生热爱,在此基础上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通过审美情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生获得自然美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大自然具体事物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并使学生学会分辨高级与低级的情感,并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建立起健康的、向上的、积极的、乐观的、稳定的审美情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比如《沁园春·雪》一文,上半阕写北方美丽的雪景,结合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黄河来写,景象非常的雄伟,气势非常的壮观,使学生受到北方雪景美的熏陶。学生在欣赏到了一幅壮美的雪景图这一自然美的同时,在下半阕中,学生也获益匪浅。下半阕从祖国河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取得伟大功业的封建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了他们身上的局限性。并进而指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难怪柳亚子先生高度评价这首词的美学价值,认为“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膛守其后,更无论南宋小令、南宋慢词矣。”学生通过对雪这样的美好事物的肯定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学生对这些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产生一种亲近感,并且这种健康的情感的形成在慢慢的学习当中,逐步地趋于稳定,对美好的事物形成了一种正确的认识、认同,并学会判断,对丑的事物和现象也能够做出排斥,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美感的过程中去了解美、认识美、体会美,从而达到情感审美的目的,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三、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课中的语言是一条审美通道,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审美境界之中。而且只有通过理解作品中的语言,才能理解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正象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说的一样:“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就是一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