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内容附页一、强迫性条文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出厂日等进展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展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疑心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展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构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构造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缺乏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3、现浇构造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4、现浇红杏出墙不应有影响构造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向混凝土设备根底不应有影响构造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向。5、进展抗冻混凝土配全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融性能试验。6、对重要工程混凝土使用的砂应采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展集料的碱活性检验。7、含有六价铬盐、亚硝酸盐等有防冻剂严禁用于饮水工程及与食品接触的部位。二、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根本要求技术交底8、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去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枯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潮湿对末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外表不得留有积水。9、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应随即进展浇筑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10、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在模板支撑和钢筋上行走。11、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展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前方能浇筑混凝土。12、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潮湿但不得有积水。1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高度不应超过2米。14、在浇筑竖向构造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一样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米时应采用串筒、溜或振动溜使混凝土下落。15、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筑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16、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规定。1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展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当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18、假设浇筑混凝土已经开场初凝那么应等混凝土的强度到达1.2Mpa以上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到达1.2Mpa所需的时间可按规定。19、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外表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2〕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挪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挪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间隔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防止碰撞钢筋、模板、芯、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襄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3〕当采用外表振动器时其移位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局部的边缘〔4〕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严连接〔5〕当采用振动台振实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时宜采用加压振动的压力为1~3KN/M2。20、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展处理。21、在浇筑与柱和墙边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再继续浇筑。22、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拱和高度大于是4米的梁等构造可单独浇筑混凝土。23、梁筑混凝土叠合构件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主要承受静力荷载的梁中预制构件的叠合面应有凹凸差不小于6MM的自然粗糙面并不得疏松和有浮浆〔2〕当浇筑叠合板时预制板的外表应有凹凸差不小于4MM的自然粗糙面〔3〕当浇筑叠合式受弯构件时应按设计要求确定是否设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