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策略【关键词】核心素养经典诗文诵读演绎经典诵读积累自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最热的词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那么在“知识核心时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呢?笔者就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略谈一二。一、别样形式演绎经典,培养审美与创造力我校开展经典诵读多年,但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依然过分强调记忆,忽视儿童的理解和体验。经典诗文诵读如何充分挖掘诗文自身魅力,与儿童当下生活对接,让这一文化瑰宝绽放新的光彩?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尝试。1.故事迁移激发热情和想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2017年领读者大会闭幕词中说:“你看见过哪个儿童在生动、感人的童话声里无精打采逃跑了?”可以说,故事对于儿童的吸引力远大于古诗词。其实,每一首经典诗文都是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富于生活情趣,或充满神奇想象;有的委婉感人,有的慷慨悲壮……在引领学生诵读前,我们首先走进诗文充分了解诗人及其写作背景,揣摩词句,领悟诗意,将一首首古诗词改编成一个个故事。学生诵读时,讲述诗人创作过程中的逸闻趣事,朗读由诗词改编成的小故事。用故事演绎古诗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既激发了他们的诵读热情,又培养了想象能力。2.唱绘古诗词,实现文学与艺术的整合。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进行课程整合。经典诗词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我们将古诗词引入艺术课堂,与音乐结合唱诗词,与美术结合绘诗词。谷建芬老师为儿童学古诗专门谱的二十多首作品,如《静夜思》《长歌行》……我们都让学生学唱。我们还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搜集唱古诗词的音频、视频,整理保存,同时在老师和学生中分别开展为经典诗词配新曲活动,师生都兴趣盎然。如今,我们已经为100多首古诗词配乐,并录制了音频。我们以经典诗词为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画心中所想,绘诗中所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用画笔描绘诗词意境,再现诗词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把诗词转化为可视的绘画。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对诗词情思的体悟,加深了对字里行间美妙旨趣的感受。唱绘诗词,文学与艺术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再现了古诗词迷人的魅力。3.吟诵诗词传承经典。1912年以前,吟诵在童蒙教育中占有主导位置,1949年之后,吟诵基本被丢弃而代之以普通话朗诵。吟诵比朗诵具有更浓的音乐美,更能表现古典诗词特有的韵味。随着对经典诗文重视力度的增加,吟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市涌现出一批在吟诵教学上孜孜以求的一线老师和吟诵爱好者,成立了“我爱吟诵,滨州传统文化学习群”,每日分享美文和音频。为了发挥吟诵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我校低年级设立吟诵课,每周一节,聘请全区知名吟诵家执教。如今,吟?b古诗词不仅受到学生喜欢,也带动了一批老师走上吟诵教学研究之路。二、多样活动诵读积累,奠定文化传承的根基“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得主彭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庞大的背诵量是学习古典文学的不二法门。”如何有效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读读背背、增加积累”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以经典诗文诵读为主线,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学生主动诵读、愉悦诵读。1.一日三诵,诵读成为常态。晨诵:“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这段时间对于诵读积累的意义是巨大的。我校上午8点正式上课,90%的学生7点40分左右就已到校,10分钟做课前准备,剩余10分钟就可用来诵读。于是我们开展“入室即诵”活动,清晨的宝贵时间得以利用。课前诵: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既起到巩固背诵成果的作用,又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听课状态,可谓两全其美。路诵:放学路上,以班级为单位背诵古诗文,诗文诵得好,路队走得齐。2.创新形式,诵读融入学生生活。游戏诵读:学生课间游戏丰富多彩,其中不乏说唱类,如“击掌游戏”,边击掌,边说童谣。我们引导学生把古诗词融入游戏中,诵诗词,玩游戏,寓学于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