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紫藤萝瀑布》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学习课文精巧的构思、优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3、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难点: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积极的生活姿态,并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二、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用1-2个词语概括紫藤萝的花语。生命的活力、喜悦2、请生自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文章中描写紫藤萝的句子,为我们朗读、赏析。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第二段:“辉煌”表现出花多、壮观、气势非凡。比喻成瀑布:表现出花密集而且有活力。拟人:“流动”表现出生命的动感、活力。第三段:“闪光的”、“盛开的”,“挨着”、“接着”、“推着挤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第四、五段:“笑”、“嚷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花朵欢快、自豪、争强好胜,充满活力的特点。第六段:对每一穗、每一朵花进行描写,从颜色到形态。运用两个比喻句,突出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和充满梦幻、活力的特点。第八段: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遭遇:“花朵从来都稀落”、“伶仃地挂在树梢”、“察言观色”、“试探”。与之相应的是拆掉花架,改种果树。抒发了作者的惜花之憾。小结:(板书)第2-7段大量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眼前藤萝鲜明的特点:开得繁盛,欢乐,热闹,活泼,美丽,生机勃勃。第8节写十多年前的藤萝,写得较为简略:稀疏、萧条、冷落,了无生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一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做铺垫。三、精读文章,揭示主旨1、我们看到眼前这充满旺盛生命的紫藤萝,想到的花语毫无疑问是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那么作者看到了这繁花似锦的紫藤萝瀑布,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带走了压在心中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留下的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忍受。(《野葫芦引》)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花朝节的纪念》)我活着,随即的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这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惨痛的十年浩劫,宗璞经历过,活了下来。回首悠悠无恨事,丹心一片向将来。(小弟病中写。)(小弟逝于1982年10月28日。)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者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哭小弟》)隔着这么多年的辛苦路往回看,不说有怨。小结:从而可以看出,紫藤萝花的花语是写给谁的呢?明确:写给自己、写给小弟,写给文革中间惨遭十年浩劫的人,写给在生活中正面对苦难和不幸的人。3、作者由花和人的际遇产生的联想,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吗?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将花和人的不幸放到生命的长河中,花和人遇到的不行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才是有限的、永恒的;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人们应该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汇入生命的长河去。四、拓展延伸作者超越了自己个体的生命,从自己个性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别林斯基所说的伟大: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读完《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花语,把这段话送给大家,也送个普天下正在遭受生命磨难和精神苦难的人们: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五、课后作业《指导用书》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