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4、对文章主题在母爱的基础上有个更深层次的探讨,初步体会泰戈尔作品中的善与爱的思想。重点难点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一、导入新课:母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1、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他的作品里,多以爱、宽容、欢乐为主题,颂扬人间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泰戈尔的诗格调清新,常带有很浓厚的民族情结、宗教色彩。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2、字词学习泰戈尔(gē)匿笑(nì)花瓣(bàn)嗅(xiù)笑嘻嘻(xī)嬉笑(xī)沐浴(mù)祷告(dǎo)膝上(xī)罗摩(mó)衍(yǎn)那匿笑:偷偷地笑。祷告:向神祈求保佑。3、多种方式朗读文章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②读后教师可稍作朗读指导。(语调轻松活泼,应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语速可稍快一些。对一些语句尤其是最后2段,可做特别指导。)③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情感。④选几位同学朗读自己最喜欢片段。(重点指导最后2节,把握情感语气。)教师复备⑤请一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听读,点评。⑥全班齐读。三、研读赏析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呢?(提示:中国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而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的花朵,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金黄的色彩,正反映出母爱的光辉,也是印度佛教最圣洁的颜色。)2、自由朗读文章,看看文中孩子变成金色花,做了哪几件事?①悄悄开放,看着母亲工作。②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③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教学过程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知道呢?是为了好玩嘛?为了和妈妈捉迷藏吗?(提示:看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即可知道答案。他为妈妈做了什么呢?看着妈妈工作,让妈妈嗅到花香,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所以,他是想为妈妈做点事,让妈妈生活得更温馨。回报妈妈无私的母爱。他做这些不是为了图妈妈的夸奖,所以他瞒着妈妈。)4、为什么妈妈见了我的面,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又是怎样的口吻?(妈妈是又惊又喜,嗔怪孩子,流露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则是在向妈妈撒娇,为自己能为妈妈做事情儿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妈妈猜不到才好呢。)五、语言赏析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说说它们好在哪里?参考题目(如还有其他的好词要赏析,可以写在右边空白栏):1、“笑嘻嘻地”好在哪里?(表现出孩子的调皮可爱)(我们来感受一下,用调皮的语气来读读)2、“在空中摇摆”,“摇摆”改成“晃动”好吗?(“摇摆”很悠闲自在的,与“跳舞”一起搭配,给人一种美感。而“晃动”显得散漫随意、漫无目的。)3、“匿笑”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指偷偷地笑,将孩子的调皮可爱展现出来。)4、“投在你的书页上”,“投”换成“落”好吗?(“落”是随意的,没有目标的;而“投”是有目的的,孩子想给母亲遮荫,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关心。)5、“再落到地上来”改成“再跳到地上来”,好吗?(“跳”让人感觉吓了一跳,而“落”字感觉很轻盈地来到母亲面前,更能体现孩子对母亲的关心。)六、拓展延伸1、假如,你也变成了金色花,你还会为妈妈做些什么?2、用“假如我变成,我愿”说一段话,抒发对妈妈的爱。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母爱的诗歌。(古今中外不限,至少2首,默写出来。)板书设计金色花泰戈尔母爱——无私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无私,不图回报教学反思授课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