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目的:⒈知识目标:识记:我国宪法的构成,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理解: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个性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⒉能力方面培养学生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个性程序上,理解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能力。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难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教法:讲授与自学结合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清查人数(二)导入新课投影:案例张某毁邮票设疑:张某的行为所触犯的法律主要有哪些?这些法律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关系是怎样呢?这就是我们第八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框。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一、我国宪法的构成(板书)学生看书:⒈我国宪法由哪几部分构成呢?我国宪法读本分别展示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和国歌。⒉建国以来我国颁布宪法师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既1954宪法,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其中,1982年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这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设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颁布了许多法律,同学们所熟悉的法律有哪些呢?(生发言略)这些法律综合起来,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其中,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看书:首先,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①什么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为什么这些问题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③这些根本问题只能由谁来规定、确认?师生小结:所谓国家生活中最根本问题,指的是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问题。投影: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宪法序言中规定其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所谓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投影:宪法是法律的保障。学生讨论:马克思这句话说明什么?师生归纳:强调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不同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体现在普通法律不的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制定修改与普通法律有何不同?(生答略)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通法律更为严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四]小结综上所述,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于普通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巩固]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何不同?[作业]«基础训练»第一框P64—65.第二课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1.知识方面识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2.能力方面结合宪法有关原则或条款,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法的能力。3.觉悟方面使学生自觉按照宪法的规定办事,勇于维护宪法。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应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讲授与自学新授课投影仪[一]组织教学清查人数[二]认知准备1.我国宪法由几部构成?最好一部宪法?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跟本大法?[三]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就是说宪法在我国,一切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那么,宪法是如何来规范国家机关、团体、个人的行为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四]讲授新课一、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所谓国家机关,就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镇压职能、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管理社会职能的具体单位。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整个国家机构的各个部门之间,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到下级,都是互为联结的。投影:机关分类表在我国,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人民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