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9期物联网技术VocationalEducation1450引言受突如其来的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教学大规模转移到线上。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教学方式、教学关系不断升级,发展为“人人(Who)”“时时(When)”“处处(Where)”皆可开展学习的新教育形态。课堂由传统的教师、学生、课程构成的三维结构逐渐转变为新的四维结构,即学生、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1]。“通信原理”课程作为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和考研课,是从基础到专业、理论到应用的衔接桥梁[2-4]。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宗旨开展学情分析,确立课程目标要求,落实OBE理念,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开展初步探索,打造科教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多维评价融合、教学资源融合和虚实融合的“五位一体”融合教学模式,教学创新效果显著。1教学设计整体思路1.1落实OBE理念,分析学情明确目标“通信原理”课程讲授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与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技术的发展研讨其典型应用[5-7],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内容知识点繁多,概念和公式抽象,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通信原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由于面临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开始关注相关行业发展,这对在课程教学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突出学以致用。1.2以“问题”为导向,授人以渔秉持“通古今之变,识旧物而言新”的理念,结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将通信系统中调制、编码、传输等核心内容,按照“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组织,突出经典的传承,培养科学思维;以5G前沿创新内容为拓展,培养创新思维;融入华为事件、毫米波通信国际标准、5G编码标准之争等热点素材,力求激发学生敢于创造、努力探索的精神,帮助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1.3初心不忘,建设全程化教学资源包历经20年,课程组建设了覆盖课前预习、课中精学、课后巩固及拓展等全过程的教学资源包,包括《通信原理简明教程》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以及“学习指导”“重难点教学视频”“PPT语音课件”“总结反馈课件”“研讨拓展课”等。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虚实结合的新实验项目,在硬件设备上训练原理的工程化应用,在虚拟仿真平台上培训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能力。1.4全程化“五位一体”融合,打造优质教学生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正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通过实施融合科教、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多层次立体化的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多维度评价融合的“五位一体”融合式全程化教学设计,“五位一体”融合式教学初探——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吴韶波,李学华,杨玮,陈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101)摘要:针对疫情期间应用型本科学校工科核心课的教学特点提出应对措施,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力争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实质等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利用建设的课程资源,采用融合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完善过程性评价,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对后续教学进行展望,提出持续改进的思路和措施,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五位一体”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资源包;教学设计;多维度过程评价;通信原理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23)09-0145-03DOI:10.16667/j.issn.2095-1302.2023.09.038收稿日期:2022-08-17修回日期:2022-09-15基金项目: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地方高校‘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工程认知模式设计与实践”(京教函〔2019〕552号)物联网技术2023年/第9期VocationalEducation146建设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新形态”教材、“全程化”多媒体课件,并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构建了“畅销教材+特色在线课+线下教学+多维度过程评价”的优质混合式教学生态,有力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1.5细化量规,注重多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