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性状一、教学目标1、进行科学资料查找、阅读,从中寻找对规律的解释。2、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知道人类的很多特性是祖辈遗传下来的,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性之一。4、学生对周围人群进行调查,从众多的事实中寻找有关性状特征的共同规律。二、教学重点1、学习有关资料,寻找原因,建立认识。2、集合调查信息,比较分析寻找共同之处。三、教学难点遗传造成的个体共性和个性差异。四、教学准备1、有关人的性状特征的图片、遗传方面的资料。2、学生各级家庭的照片,课前的调查记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谈话: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学习生活,你注意过每个同学的脸型和五官吗?你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一样吗?人群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五官的长相也不同,性格特点更不同,人体各式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一、观察1、提出问题:人的性状具体有什么不同?学生互相观察并讨论,同学的脸型和五官的长相,发现都各不相同。学生自由发言,就平时对同学的了解自己进行比较,发现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学生观察同学并进行记录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长相不同和各自的性格特点,明白“性状”一词的含义。启发学生发现与自己没有亲戚关系的人身上的性状特征,进行2、通过观察,你都发现人的性状有哪些不同?二、调查1、自己的性状和父母亲的性状有哪些不同和相同,将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2、指导学生根据知道的各种性状特征画好调查表,并回家进行调查。3、将你的调查结果与大家交流。4、通过调查父母亲的性状你有什么发现?三、调查1、看看父亲的性状有哪些和祖父母的相似。还可以看看母亲的哪些性状和祖父母的相似。2、将你这次的调查结果与大家交流。3、通过这次调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四、思考1、为什么有的性状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有而父母亲却没有?2、为什么有的性状父母亲都有,而自己却没有?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比较,发现:上眼睑、耳垂、酒窝、舌、拇指……有许多的不同学生调查、记录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开展调查活动学生汇报:祖父母遗传给自己父亲的性状或外祖父母遗传给自己母亲的性状。学生分析,谈自己的感受。(可能会提到各辈遗传问题)证据的搜集,为下面的调查作好基础。指导学生对父母亲展开调查,了解自己各种性状的形成原因。让学生学会调查的方法。(用有条理的调查表帮助调查。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扩大调查的范围,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时刻捕捉学生的新发现,为下面的研究积累更多的经验。对新的发现与自己有关的人们的性状特征进行思考分析,构建3、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我们性状的相同和不同呢?学生思考后展开讨论。(会提到:遗传、基因等词语)启发学生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来解决问题。相互交流新的或正确的科学认识。感受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重要作用,以及人体内的奥秘。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