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名称财政学PublicFinance课程代码020302101217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32/2课程性质选修实践学时责任教师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财政学是金融学本科专业和经济类其它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以混合经济为背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这一主线,系统讲授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课程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市场失灵引出公共部门(政府)存在的理由为起点,在讲述财政职能、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对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系统考察。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方法、工具来探讨政府的职能,理解政府的各项收支活动和经济政策,从经济学视角形成对个人与国家间关系的理性认识。由于财政学在基本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论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内容,因而又可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课程内容包括五部分: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公共决策机制、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政府间财政关系。具体说来:第一部分,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公共决策机制,阐述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理解政治决策,探讨不同民主制度下的集体决策问题。第三部分为公共支出部分,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政府的各项支出领域进行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为公共收入理论,包括税收一般框架、税种、公债三块内容,主要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国债原理。第五部分为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阐述多级政府财政制度的理论基础及讨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3.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置课程:国家预算、中国税制、国际税收、地方财政学等。二、课程目标财政学作为经济类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财政学基本概念、学科框架的基础上,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熟练掌握财政学中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学科框架,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的作用和财政的职能;(2)熟悉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掌握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运用现代财政学原理系统分析政府支出的各项领域,逐步形成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识;(3)理解税收归宿、税收超额负担、最适商品税等原理,掌握税收术语、税收分类,熟悉所得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特征和经济影响,了解不同国家背景下税制选择的差异。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课前预习。本课程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工具为研究基础,需要同学提前熟悉课上内容,对于所需微观经济学储备查缺补漏,以免影响听课效果。(2)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堂讨论、演练习题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3)课下复习。要求同学及时完成并掌握相关章节课后习题,反复回味课上要点,逐渐形成本科目学习的知识链条,提高财政学学习效率和质量。四、教学进度序号主题计划课时主要内容概述1导论3财政学的定义;混合经济中的财政;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2公共产品理论2公共产品的定义;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的理解公共产品有效供应的局部均衡;一般均衡;林达尔均衡3外部性3外部性的定义;原因;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的私人对策:科斯定理外部性的公共对策:税收、补贴外部性的公共对策:排污费、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4公共选择理论4公共选择学派:形成与发展、研究方法、对象直接民主制:一致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互投赞成票代议制民主:公共选择者行为、利益集团、寻租5教育支出2政府干预教育的合理性:教育是公共产品么?教育产生外部性么?教育市场不公平么?政府干预教育能取得什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