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1-8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两篇精读课文和《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两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语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栏目组成。《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阅读训练要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四篇课文呈现了不同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课后题、课前学习提示作了相应的引导。《祖父的园子》一文将感情蕴含在园中的花朵、虫子、鸟儿等具体事物中;《月是故乡明》中典型的事例和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梅花魂》通过一些事例、细节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此外,《祖父的园子》课后的“阅读链接”补充了整本书的结尾,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经验,“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还安排了体会语句表达上的特点并仿写的练习活动。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要求具备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要以学生已有的阅读体验为基础,把握好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不宜过度解读文本。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不要以贴标签或下定义的方式将思想感情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累语言、表达运用,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引导学生了解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完整的印象。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四篇课文分别选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草船借箭》讲述了周瑜想要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小学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