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知识探究学习目标分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1.了解开幕式、回忆录、新闻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的判断句式,排比句式等特殊句式3.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把握消息和通讯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1.通过研读课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充分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先进的丰富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2.结合历史背景研读相关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把握作品的内涵,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3.把握政论文、新闻、纪实性回忆录等不同体裁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4.学习这些作品中对材料的巧妙运用,通过大量阅读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用的素材服务于日常生活口语和书面表达的需要1.提高阅读新闻作品、筛选信息的能力;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理解新闻写作将情感融于场景叙事之中的写法;学习通讯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精神和品格的方法2.欣赏新闻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美;学习人物通讯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的品质美3.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度学习建议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对十年来课程改革经验的提炼,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新事物。事实上,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都在不同程度尝试“主题教学”“专题教学”“综合性学习”“扩展阅读”“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这些做法和“学习任务群”有共通之处。其实“学习任务群”就是一种单元教学,还是以2/10课堂教学为主,还是要教听说读写,只不过变换了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以“任务”为引领。所以,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要先明确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看看围绕任务提供了哪些资源,提示了哪些要求,然后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单元学习任务”是设计这个单元教学和课后练习的依据,也是用以整合单元课文阅读与写作的抓手。当然,也要注意到,很多课文都是经典,让学生接触经典,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把课文纯粹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讨论问题的“支架”。在实行“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设计“任务驱动”时,既要设定“活动”,又要警惕一边倒,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留给学生更多感受和理解的空间,避免完全被“任务”捆绑。实践活动是和任务密切相关的,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实际生活背景下的特定任务,从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材编者的追求。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任务”都是以“活动”为主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做事”,做我们经常说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些以“活动”为主的任务,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但也可以根据学情,自行设计更加贴近学情的“活动”,去完成单元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不要把“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课外“活动”,更不要安排那些和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学习“活动”要尽可能有“情境”,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更是为了给“活动”的展开提供背景、条件与氛围。有时候“情境”就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这种情境或者语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必须是真实的,是能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贴近,并能促进深度学习的。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提示”,已设定活动的情境,教学中可以参考采用,但更多的情境还是需要根据课文内容、任务要求和学情来自主设计。整合更多与任务相关,高中语文提倡“学习任务群”教学,希望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出完整性,突破单篇阅读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做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每个单元各组课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各组中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注意如何通过整合后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该单元的核心任务,达成总体的3/10核心素养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强调整合,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养成还是必须注重的,否则整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总体上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最高追求,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安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