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二次半月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75.0分)下图为“埃及地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A.2:N1:2NB.1:2N2:NC.2:N4:ND.1:2N1:4N2.一架飞机走最短航线从开罗飞往杭州(120°E,30°N),其飞行方向应该是()A.一直向正东方B.先向正北方,后向正南方C.先向东北方,后向东南方D.先向东南方,后向东北方答案:D、C解析:1.读图可知,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表明①图幅是②图幅的4倍,则①图比例尺是②图的2倍,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比例尺为1∶2N;同理③图幅是②图幅的四分之一,因此③图的比例尺为图②的二分之一,为1∶4N,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图可知,开罗的纬度接近30°N,与杭州纬度基本一致,球面上两点最短航线为球面上大圆的一段劣弧,开罗飞往杭州的最短航线会凸向高纬度。杭州位于开罗以东,因此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局部经纬网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B点应位于()A.非洲B.北冰洋C.大西洋D.南美洲4.A点位于B点的()A.西北方B.东南方C.东北方D.西南方5.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B、D解析:1.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可知,B点的地理坐标为(20°E,0°),B点应位于非洲,故选A。2.读图可知,A点的地理坐标为(180°,60°S),A点位于B点(20°E,0°)的东南方向,故选B。3.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读图分析可得,图中四点的经度间隔都为20°,纬度的间隔都是15°,同一纬线上,且纬度较高,长度越短,四地中,④点所在的纬度最低,实际面积最大,故选D。下图是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30°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乙地地理坐标为()A.(0°,30°E)B.(10°N,150°W)C.(10°S,30°E)D.(10°N,150°E)7.甲、乙两地()A.昼长不可能相等B.一天中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C.此时甲地昼更长D.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答案:C、C解析:1.由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其位于30°N,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20°N,图中甲地昼长大于12h,乙地昼长小于12h,说明乙地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即乙地位于南半球,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乙地位于10°S,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时,由此可知乙地位于30°E。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相比,此时甲地昼更长,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20°N,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甲、乙两地昼长相等,均为12小时,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甲、乙两地经度不同,所以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D错误。故选C。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科学家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乙所处的地质时期()A.鱼类开始出现B.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C.恐龙从盛行至消失D.灵长类动物出现9.丙所处的地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期,主要是由于当时()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②蕨类植物繁盛③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④地壳运动剧烈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D解析:1.解析:17.据图可知:乙时期裸子植物发展,为中生代,该时期恐龙从盛行至消失,C正确;鱼类开始出现和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都出现在古生代,AB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C。2.18.读图可知,丙所处的地质时期约为距今5.7亿年-距今2.5亿年,是古生代。该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地壳运动剧烈,成为重要的成煤期,②④正确,D正确;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中生代,①错误,AC错误;第四纪属于新生代,③错误,B错误。故选D。10.推测我国东南地区第四纪季风风力最大的时段距今()A.1.5万年左右B.3万年左右C.5万年左右D.7.7万年左右11.从距今7.7万年至距今5.7万年,该地的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特征是()A.气候趋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