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之为语文作业注入“三味真火”———减负提质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温岭市横峰街道东洋小学柯巧慧【内容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机械重复、远离生活、索然无味的“题海”让学生失去了兴趣,抹杀了个性。在减负提质的今天,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作业设计达到“轻负高质”的效果呢?本文通过对语文作业的现状扫描,诊断分析。同时给语文作业注入“情趣味”、“生活味”和“自主味”,注入“三味真火”的语文作业成为学生的“美味佳肴”,他们在作业的“美餐”中尽情地吸取知识营养,快乐、健康地成长。【关键词】语文作业情趣生活自主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这理应都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收作业时,却是我们老师最头疼的时候,因为这时的“天经地义”就会大打折扣。我常常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无奈地感叹:“唉!想让学生爱上语文作业,真的好难啊!”不光是那几个总是懒于写作业的“顽固分子”令我无奈,更让我头痛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至于作业的质量、作业的数量和作业的效果,好象从来都与他们无关,可以说,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点效果都没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5%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作业。我也曾经长时间的困惑着:为什么学生对待作业如此无奈呢?是我们布置的作业有问题吗?还是学生的天性就不喜欢写作业呢?综观我们常规的语文作业,确实是问题百出。无形中,它已成为令学生十分厌烦的任务。他们对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最终导致了语文学习能力的下降。那么,我们的语文作业为什么会如此的索然无“味”?让我们给语文作业来做现状扫描诊断。作业现状扫描:索然无“味”无“味”作业一:题海战术每每走进新华书店,看到孩子们手中那各式各样的习题资料,我总是感慨万千:“我们孩子的成绩都是这样出来的,真不容易啊!”。“题海战术”在现阶段仍旧是许多老师应试的常规手段。有学生说,有些同样的题目他们甚至都做过十几遍了,但是为了应付任务,他们不得不继续做。因为,老师和家长认为那是为了强化技能,形成技巧,还美其名曰“熟能生巧”。就是这些只为应付考试而训练的“题海”,许多学生要完成书面作业要用一个小时左右,还有部分学生则要用去更多时间,使学生不堪重负。这些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抄抄写写的“题海”把学生引进死抄、死记、死练的误区。难怪学生做作业感觉到的总是负担和乏味,体验不到做作业带给他们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作业,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无“味”作业二:远离生活语文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大舞台。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在于既丰富学生的精神系统,又丰富学生的语言系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能力。然而,我们语文作业中的“选词填空、词语搭配、填关联词、抄写课文”等“老题目”纯粹是为了练而练,没有了引入生活的活水,远离生活。这些作业会让一些学生感受不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意识不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轻视语文。而一旦进入生活,需要运用语文时,他们又因为缺乏操练而无法自如地运用,因为难而怕,因为怕而疏远,渐渐会消解对语文的兴趣。无“味”作业三:千篇一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习惯性地给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显示我们对学生所谓的“一视同仁”。根本没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管学生是否掌握,是否能够接。布置作业时,采取同一要求:规定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同样份量、同样内容、同等难度的作业。“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往往使有的学生“吃不了”,视其为课业负担,丧失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吃不饱”,语文能力的发展得到遏止。显然这是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诊断反思:我们身边种种“无味”的作业设计,使学生的语文作业长期生活在阴暗的世界里,不见天日,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写作业的动力。面对这样的语文作业,我跟同事们这样反思着:我们真的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作业吗?我们真的是精心去设计这些作业了吗?又该如何去设计才能满足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