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同学们调动你们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北宋文坛的集大成者。苏轼一生命运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屡次遭贬。《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三、疏通文意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范读:配音朗读3、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四、研讨背景介绍:“乌台诗案”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五、理解苏轼触摸他的精神世界1、领悟闲之意(他为什么自称闲人,哪些情节透露出他很闲?)2、领悟“闲”之情(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一种情感)六、作业布置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