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二课时:人口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知识构建】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定量到定性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图表的展示阅读,掌握读图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熟悉基本的信息提取方法,构建利用各类地理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的方法。2.能够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等。【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2、复习难点: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人口地理统计图表”的内容和题目。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人口地理统计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数据表结构图→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地理统计图表平面直角坐标系→折线图、曲线图、玫瑰图、雷达图、柱状图、金字塔图、地形剖面图坐标图→三维坐标系→三维立体坐标图(也叫斜角坐标图)平面三角坐标系→平面三角坐标图图1图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4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探究活动1:阅读图1、图2、图3、图4,尝试从图中读出有效信息,总结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和注意事项。图3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统计200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50510152025303540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坐标图的判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1、2、3、4,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读图方法。学生交流讨论,读出图中有效信息,归纳坐标图的读图方法通过各种坐标图的阅读能总结坐标图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内容解析]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字信息的图像。坐标图的种类很多,如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散点统计图等。坐标图判读有其共性:1.坐标图上的点、线(曲线、折线)、柱等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地理事物的变化趋势。在解题时既需要定量认识,又需要定性分析。2.解读坐标图时,如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深刻地认识图像所蕴涵的地理规律。3.因为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所以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坐标图判读常见误区:1.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忽略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2.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忽略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3.能够把握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特别是关键值)分析;4.多个要素的复合坐标图的数据读取容易张冠李戴;5.对于单一地理要素统计图,只注意到其极值及总体变化,而往往忽略其阶段性差异。[典型例题1]柱状图的判读图5为“第五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1.城乡人口统计图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城镇农村城镇农村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图5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在人口构成特征及其成因方面的正确叙述是A.城镇人口比例上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