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指南针的家世指南针跟造纸、活字印刷和火药一起被列为我国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的每一项都充满着动人的传奇.指南针的家世尤其如此.“慈爱的石头”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司南是磁石磨成的.磁石主要是指磁铁矿(Fe3O4).它在各种矿石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不仅磁石与磁石互相吸引,而且磁石还能吸铁.至今民间还将一切永久磁体称为吸铁石.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的我国古代铁器,还没有早于商代的.因此,磁石吸铁现象的发现最早就在三千几百年前.我们的先人对这种现象很感兴趣,可是还不可能真正理解.于是,他们就拿母子情来解释:石头是铁的妈妈,其中磁石是慈母,能吸引自己的儿子——铁;非磁石不是慈母,不能吸引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东汉时代的学者高诱一本正经地发表的议论,代表当时的普遍看法.所以先秦和秦汉古书都将磁石写成“慈石”.大约到了唐朝,“慈”字才改为“磁”.近代磁学告诉我们:磁石的两端有南北极之分.铁放在磁石附近,就被磁化而暂时变成了磁铁.磁铁也有南北极,而它的南北极的排列顺序与磁石的一样,两者以异名磁极相向,这样铁就由于异名磁极相吸而被磁石拉过去了.古人对于那些给人印象深刻的自然现象,往往喜欢编成传奇性的故事.关于磁石吸铁就流行着不少传说,比如: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首都陕西咸阳建造了规模宏大、豪华异常的宫殿——阿房宫.秦始皇施行暴政,也怕有人行刺他.为了防备刺客,他下令用磁石来垒砌阿房宫的北阙门.如果有人身藏铁制兵器从北阙门进宫来,磁石就会对兵器产生引力,这样刺客就会被发现遭到拘捕.2.三国时代,南方某条江中的一段水底蕴藏着磁铁矿,铁制附件多的船只驶过这里,就会被江底的磁铁矿吸引而不能前进.3.晋朝大将马隆率部与羌族军队作战.他设了一条“磁石计”来对付骁(xiāo)勇善战的羌兵:将羌兵诱入事先在两旁堆垒着大量磁石的小路.羌兵身披铁甲,被两旁磁石吸引而行动困难,以为天神降罚,大惊逃窜.而晋兵穿皮革护身服,不受磁石影响,乘机追击羌兵,大获全胜.阿房宫北阙门上的磁石对刺客贴身暗藏的铁兵器,江底的磁铁矿对从它上面驶过的船只的铁附件,路旁堆垒的磁石对羌兵身上的铁甲,都会有一定的引力.但是磁石(磁铁矿)的磁性太弱了,恐怕不足以使刺客、船只和羌兵止步不前.看来这些故事是在传闻中加油添酱而失实了.不过它们包含的科学想象还是很有根据的.关于磁石与磁石之间的磁力作用,也有传说下来的故事.据说,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叫栾大的人,用磁石做成“斗棋”;这些磁性棋子能相吸、相斥,放在一起还能互相碰撞不止,像打架似的.这个故事指出磁石与磁石之间不仅能相吸,而且能相斥,是有意义的.磁性棋子也有磁南北极.两个棋子挨近,异名磁极相向就相吸,同名磁极相向就相斥.但是许多棋子放到一起,不会像游乐场里的碰碰车那样不停地相碰撞.故事说它们相碰撞不止,是没有根据的,也根本没有可能.即使用现代磁性最强的人造永久磁体来制造“斗棋”,并且通过表面加工使棋子与棋盘间几乎没有摩擦力,将这些棋子撒到棋盘上,也并不能没完没了地斗下去.它们在乱斗一阵之后,便会很快地顺着地磁的南北方向整齐地排好队,安静下来,这时每两个南北相邻的棋子都是以异名磁极相向的.因为地球是一块无比庞大的磁体,所以每一个棋子都会像一根指南针那样,以自己的南北极指向地磁南北极.根据现代科学可以进一步说,即使将所有的棋子连同棋盘都封闭在一个圆球形铁室里,使棋盘上的棋子不受地磁的影响,这些棋子也不可能不停地相斗,同样会在相斗一阵后,顺着某个方向一个个头尾相向排好队,停下不动.只不过这时就不一定顺着南北地磁极的方向排队了,也可能顺着其他任何方向.两个磁性棋子彼此挨近,同名磁极相向就相斥,异名磁极相向必相吸如果现代科学证明“斗棋”不可能没完没了地斗下去的话,那么前面三个吸铁的故事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倒是有实现的可能性.现代技术能造出许多种类的人造永久磁体,它们的磁力可以比磁铁矿强得多.不过,要产生强大的磁力,一般不是利用永久磁体,而是利用电磁铁.把铁条绕上金属绕圈,一通电它就产生磁性;电流断开又失去磁性,这就是电磁铁.只要通上强大的电流,或增多金属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