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法国大革命[教学目标]1、知道大革命前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危机:制度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危机、信仰危机;知道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进程:三级会议召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和《人权宣言》、吉伦特派上台和雅各宾派统治、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和《拿破仑法典》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革命爆发前法国社会状况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尤其是启蒙思想在其中的推动作用,从而掌握综合各种现象理解历史成因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对于革命进程的引领作用,从而掌握借助历史文献来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史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法国大革命跌宕起伏的历程,让学生认识到启蒙思想对革命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领悟进步思想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国革命在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引领下不断向前推进难点:法国革命也是人们不断深入思考和认识启蒙思想的过程说明:用心爱心专心1.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其目标是以人自身具有的理性力量将人从封建旧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18世纪晚期法国社会现实碰撞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改造社会现实、冲破旧制度的实践过程;法国大革命还是启蒙思想得以在欧洲大陆更大范围内传播并被理性解读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重点是启蒙思想所推崇的价值观如何在法国革命中逐步从理想变为现实。2.法国革命一波三折、动荡反复的特点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也是由当时的人们对启蒙思想的认识程度所决定的。革命主要受到了启蒙运动中卢梭一派思想的影响,表现一种激进的特征,也使得革命在某些阶段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而其曲折和反复也激发法国人在革命中不断反思、重新认识启蒙思想。相对于“启蒙推动革命”的思路而言,“革命教育人们深入思考、认识启蒙”是一个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过程,因此为本课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从《马赛曲》导入,是什么点燃了法国人的革命激情?革命的真谛何在?(1)播放《马赛曲》,带领学生朗读其中部分歌词,感受法国大革命的激情。(2)简单介绍歌曲诞生背景和当时的人们对它的评价。提问:是什么让《马赛曲》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又是什么将革命一步步向前推进?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回到18世纪的法国,去感受革命激情、去思考革命真谛所在……用心爱心专心选取的歌词为:“武装起来,公民们!组织好队伍,前进!前进!”一位乐队指挥曾经对《马赛曲》的作者鲁日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本环节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讨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1)教师讲述革命爆发的经过,提问:当得知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监狱的时候,路易十六不能理解为什么会爆发革命。同学们通过对教材的阅读,能解答国王的疑惑吗?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归纳导致革命爆发的因素。(2)提问: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因素中,政治上路易十六的专制程度不及路易十四、经济上虽然政府财政危机但是法国经济繁荣、社会结构上等级制度由来已久。何以法国人恰恰在18世纪末进行了革命?阅读材料1,引导学生从材料中体会启蒙思想对法国封建制度种种危机的深刻批判和揭露,对于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教育和启发。(3)引用心理学研究中的“相对剥夺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对于革命爆发的推动作用。导致革命爆发的因素是18世纪末波旁王朝封建统治的危机,包括: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财政危机、社会结构上—等级制度危机。用心爱心专心相对剥夺理论:“由价值期望与价值实现能力之间的落差所造成的相对剥夺感乃是人们造反的心理原因”。正是启蒙思想用批判让法国人感受到了旧制度的重重枷锁,用平等和自由表达了法国人对理想的诉求,用振聋发聩的呐喊将法国人从受奴役的麻木状态下醒,最终点燃了法国人革命的激情,加速了法国旧制度的灭亡。本环节教学使学生理解法国革命的爆发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启蒙思想所宣传的自由平等理想与现实中封建旧制度禁锢之间的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