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城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教学设计课题:城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教学活动参与者:地理教师高振奋、高一七班全体同学。课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授课时间:2002年6月教学环节及目标:1、布置课题及考察计划(课前完成):以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有关知识为依据,在了解实地考察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学校周边重要的道路进行考察,并初步分析其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独立完成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并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利用所学的城市环境理论及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提出建议、逐步完善建议等过程入手,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3、通过对十四中周边环境问题的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法,使学生在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和环境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4、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优势,采用视频点拨、自主学习的人机对话、利用留言板讨论、在计算机上修改规划方案等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认知、思维、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上、课后)力争使每个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5、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初步掌握实例的分析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并逐步认识到交通问题对城市环境改善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城市环境及城市环境问题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在利用已知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的合理性、创新性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难点突破方法:小组学习优势互补、自己动手锻炼思维、小组先行启迪他人、相互讨论借鉴长处等方式)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课件(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察结果和课堂需要设计制作、网页Powerpoint课件由学生自己在考察基础上制作、录像(由学生拍摄)、联网计算机(支持视频点拨、网上交谈等)、学生调查报告及材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目的1、课题的提出(where、what)利用软件中的录像片段提问:1、这是什么地方?2、从录像中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看录像,根据录像思考并回答问题。利用Powerpoint软件:插入学生小组考察录像片段,并在录像放映过程中给出问题,目的:将问题集中在较短的录像中,使学生一上课就在强烈视频信号刺激下进入学习状态;在录像放映中同步给出十四中周边地图并利用动态演示出十四中位置及周边重要道路,目的:使学生明确研究范围,并受到良好的地理研究方法暗示。(见附图1)2、问题的分析(what、why)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最为突出?这些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并在学习基础上答题,在计算机判断正确后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利用软件的连接在网络上自行选择录像观看,并将录像中反映的问题归纳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输入软件指定位置),在得到计算机肯定的答复后根据计算机给出的提示,继续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利用网络的视频点播和Powerpoint软件的超级链接功能将从不同侧面反映本区环境问题的录像放在网络服务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取录像观看(网络可支持学生在同一时间观看不同的内容)从而实现自主的个别学习,目的: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软件中设置由学生输入答案的的项目,让学生在看完录相后回答,并由计算机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而采取不同的提示继续学习,目的:实现人机对话,树立学生自主答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使不同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见附图2)3、提供支持问题的依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how)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上一步问题的回答后,由学生发言总结并请一个调查小组展示考察成果支持同学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