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2)掌握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度等基本史实;(3)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2.过程与方法:(1)自行阅读课文,掌握本课知识结构;(2)针对本课特点,利用表格法进行梳理;(3)收集课外资料,扩充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2)由本课可联系我国国情,对我国的制度形成认识。【教学方法】1.利用讲述与多媒体相结合,让学生们熟知法国共和国的确立过程;2.运动用表格,对本文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记忆与理解;3.探究问题。针对本课重点、难点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概括问题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时间:1799~1815年;(2)过程:(略)(3)性质:资产阶级的独裁君主专制;它说明了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强大(专制力量大于民主力量)。2.波旁王朝的复辟与灭亡――光荣的三日:(1)波旁王朝的复辟:①时间:1815年;②统治:政治上走向反动。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保王党实行白色恐怖统治,进行反攻倒算;继任的查里十世是极端的保王党首领,对立宪制深恶痛绝;政治体制:君主制;③认识:不足:复辟是历史的倒退,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逆民主的发展潮流。积极:结束了混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2)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的结束——光荣三日(七月革命):①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力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在政治上日趋反动;资产阶级代表在议会选举中占了上风;查理十世签署4道敕令,企图取消选举结果;主要原因是此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导火线:《七月敕令》的发布;③时间:1830年7月27日-7月29日;④过程:7月27日,巴黎人民爆发起义,占领市政厅;7月29日起义军占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波旁王朝倒台。这场起义时间共3天,被称为“光荣的三日”。这场革命被称为“七月革命”。⑤意义:革命后,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推上王位。新王朝被称为“七月王朝”;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推动了法国的民主进程。3.七月王朝的建立与统治:(1830年7月~1848年2月)(1)建立:时间:1830年7月。标志: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2)国旗:三色旗成为国旗。(3)性质:七月王朝是一个赤裸裸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是资产阶级中最腐朽、最反动的一个阶层,始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和敌人,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大资产阶级就是垄断资产阶级。(4)统治:①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因工业革命的缓慢展开,法国工人数量逐渐扩大。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工人与雇主进行斗争,遭到镇压;②拒绝进行政治改革。原因:七月王朝的阶级属性决定的;七月王朝统治者的错误认识:法国大革命的一个教训就是民主造成混乱。(5)影响:①中下层资产阶级因没有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也开始对七月王朝表示不满;②工人也不满;③整个王朝的统治阶级矛盾尖锐。(引用教材中法国议员的话)(6)对七月王朝的认识:积极性:①结束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增加了选民的人数,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②七月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半个多世纪的斗争,封建地主阶级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起来,此后未再出现复辟。局限性:对财产的限制较大,其民主权的扩大只限于中上层资产阶级。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统治:――从狂欢到血泊(1848、2~1852年)(1)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法国的二月革命。①原因:七月王朝拒绝进行政治改革,残酷镇压工人,阶级矛盾尖锐;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人民生活困难;根本上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时间:1848年2月22日至24日。③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④结果:一举推翻七月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