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六中高一地理备课组导学稿必修1.3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时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概念。2.理解地方时、区时的成因;并会计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时和区时,以及日期。[教学重点]时区、地方时、日期的计算[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自主预习:(二)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产生时差一、地方时:定义:(1)地方时的产生:根据各地看到太阳迟早而定,太阳位置最高时地方时为正午12时。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2)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每隔1°,时间相差;每隔1′,时间相差。经度差与时间的关系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迟早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差时间差15°1°1′地方时的计算公式(重点难点)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关于经度差的计算:两地经度差:同经度数相减,异经度数相加。同经度(甲乙两地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数相减。异经度(甲乙两地,一地为东经度,另一地为西经度)数相加。关于东西的判断: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边,数值小的在西边。西经度:数值小的在东边,数值大的在西边。1、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1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求:东经125°,东经160°,西经20°的地方时为多少?例2.A地为120°,地方时的时间为10:20,B地为90°E,求B地的地方时。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例:当伦敦为正午时,地方时为20:00的城市是………………………………()A、悉尼(150°E)B、上海(120°E)C、洛杉矶(120°W)D、阿克拉(0°经线附近)二、时区(1)时区划分目的:避免地球上无数个地方时给人们活动带来的不便。(2)时区的划分:地球上经度每隔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E到7.5°W划分为一个时区,叫或。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3)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那条经线,相邻两条中央经线经度相差。在下面空白处划出24个时区图(4)主要城市所在的时区:伦敦开罗莫斯科(标注在上图中)北京东京纽约三、区时1、区时与地方时(1)区时与地方时关系:各时区都以,作为本区的区时。(2)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以东的时区区时较早。每往东跨一个时区,时间,每往西跨一个时区,时间,即“东加西减”。2、已知经度,求所在的时区数:某地时区数=该地已知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求:北京(116°E)、90°E、175°E、160°E、20°W、50°W的时区数?23、中央经线:每个时区正中间的经线(也叫标准经线)。中央经线经度=时区数×15°,注意:判断中央经线的东、西经度4、区时计算: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加: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即“东加西减”时区差的计算:同时区数相减,异时区数相加。5、时区与区时的关系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例1.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日12时时,北京(东八区)应为……()A.4月30日1时B.5月1日1时C.4月29日1时D.5月1日9时例2.已知西八区为8点,求东八区的区时?例3.已知西三区为5时,求116°E的地方时及该地的区时?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本地的地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