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年级八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五章病毒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2.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2.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设计一、导入播放视频“流行性感冒”提问:视频中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经常见到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元凶又是谁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关于病毒的知识。二、讲授新课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89完成下列思考题:1、是谁发现了病毒?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一、病毒的发现1、汇报自学成果2、先让学生来讲述病毒的发现的过程,又不全面的或者有错误的地方老师再补充。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P90页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思考:1、病毒的形态、大小如何?2、病毒根据它们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三类?3、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4、病毒是怎样繁殖的?二、病毒的种类1、引出我们经常听说过的病毒。2、提问: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它们分类?引出分类的依据。3、让学生总结出病毒的形态特点。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1、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学生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2、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病毒的结构,找出它们最大的不同,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3、提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那它为什么还属于生物呢?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展开联想,病毒能生活和繁殖,所以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培养自学能力。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并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初步了解生物的分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语言描述的能力。于生物。4、病毒结构如此简单,它怎样维持自己的生命呢?讲述病毒的繁殖方式(先学生,后教师)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让学生更加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自学指导(三)阅读课本P91页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病毒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病毒能引起人类、动植物患的疾病有哪些?2、病毒是不是对人类都是有害的?3、我们利用病毒造福人类的事例的有哪些?三、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找学生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然后再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病毒的发现二、病毒的种类三、病毒的结构和繁殖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也有利四、检测:见课件七、作业:必做题、优化设计轻松尝试应用、能力提升。选做题:探究创新。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强化学生对病毒的理解。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了解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梳理、归纳。了解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