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眼睛与光学仪器【三维目标】1、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等。2、通过图示结合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经历模拟眼睛成像的实验过程,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通过阅读讨论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通过对照相机实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和拍照的大体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了解两者的功用。3、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能主动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器具,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不要求学生记住眼睛的各组成部分,能回忆起生物课上学过的视觉形成过程即可,同时,学生要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注意用眼卫生,能自觉保护视力。2、影像的保存: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了解照相机的使用及成像的大体过程。3、眼睛的好帮手:让学生通过讨论阅读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和原理。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大家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要注意眼睛的卫生。板书:透镜与影像二、新课教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教师:眼睛的作用跟凸透镜一样,可把物体的景像投影到视网膜上。你了解眼睛的结构吗你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吗?现在,有部分同学带有近视镜,你知道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吗如何矫正呢?1)指导学生观察文中图片3-52和3-53,结合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了解人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完成文中空格的填写。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一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类比: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想一想:眼睛看物体符合凸透镜成像的哪一条规律?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板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①人的眼睛看物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许”字。请大家思考一下,人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到底什么在变化?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板书:②人的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和远视是最常见的眼睛缺陷,如不依靠眼镜矫正视力,在视网膜上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指导学生先结合P64的图3-54自学“近视眼及其矫正”。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进行分析讲解,要让学生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还有其它办法吗?(设疑)板书:2、视力的矫正:近视眼配戴凹透镜。指导学生先结合P65的图3-55自学“远视眼及其矫正”。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进行分析讲解,要让学生知道: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配戴凸透镜)。板书:远视眼配戴凸透镜。指导学生阅读P65的STS“激光治疗眼病”,回答上述的“问题”。提问一个近视的同学,让他说出所戴眼镜的度数,并问他知道眼镜的度数的计算吗?然后指导学生阅读“眼镜的度数”,学会计算眼镜的度数。2、影像的保存同学们,你是否用过照相机?你了解照相机吗?指导学生阅读P66的“认识照相机”,然后回答问题: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它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等部件组成。在此,也可向学生介绍上述各部件的基本作用:镜头是一组凸透镜;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根据光照的实际情况可调大些或小些;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根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