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教学难点: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教具和学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课堂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二、新课教学想想做做: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探究:水的沸腾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依照前面对熔化过程的探究,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三)、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的空气中。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的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练习1:盘子里的水、日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四)、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想想做做: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说明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这是为什么?练习2: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放热,所以100摄氏度的水蒸气比100摄氏度的水烫的更严重。学生总结本节课在知识上的收获。三、巩固练习WWW1,2,3,4四、布置作业课时卷五、板书设计4-3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三、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四、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五、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