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复习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步。历史上的商业贸易现象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学内容新课预习要求学生自主看书,将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完成新课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课程讲授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1.商人的发展: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商业的发展:1).产生与发展(1)原始末期:产生原始商业。(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商人”一词由来)(3).西周:商业由官府控制。(4).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许多大商人;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2).商业的繁荣表现时期汉代唐代宋元明清三.商业管理机构——“市”的发展此部分知识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什么事“市”?“市”起源于何时?归纳历代“市”的发展演变?草市的含义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何意义?朝代发展情况秦代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其中重点讲汉代的“东西九市”管理机构;唐代的“草市”;唐宋“市”的比较,明清市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自战国到明清商业都会的发展?2.归纳城市的发展情况?四.商业发展的结果:1.商业都会的兴起朝代商业都会战国新(王莽)唐代宋代清代2.城市的发展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在南方出现繁荣大都会?五.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有老师指引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小结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完成练习册上的题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