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习9的组成》大班教案《学习9的组成》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9、10的组成,探究9、10的不同分法。2、能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推测。3、在与同伴共同活动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8以内个数的组成物质准备:教具:7、8、9三个数的组成记录。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只笔,《心灵手巧》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推测10的分法1、老师(出示6、7、8三个数的组成记录):把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把7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8呢?你发现什么?2、师幼概括:把一个数分成不同的两份,它的分法比这个数本身少一。3、老师引导幼儿推测:假如把9分成不同的两份,你们猜有几种不同的分法?10呢?二、包粽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老师:端午节妈妈要买10个粽子,有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妈妈可以买几个白粽子几个红豆粽子呢?2、请幼儿讨论并介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幼儿检查白粽子和红豆粽子合起来是不是10个。三、幼儿操作活动1、买粽子。观察画面,用分合式记录妈妈买的两种粽子数。2、看分合式填空格。观察9以内的分合式,写数字填空格。3、给小旗体色。观察每排小旗的数量,用红黄两种颜色给每排的小旗有序的涂色分类,并在分合式上记录数量。4、花儿多多。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别将图中的花按不同的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5、《心灵手巧》——观察红花的数量以及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给花朵涂色,并填写9的分合式。四、活动评价1、请幼儿将操作结果介绍给大家,引导幼儿观察了解9有8中不同分法,10有9中不同分法。2、师幼共同观察记录结果,表扬采纳互补或互换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鼓舞大家在每次活动中迁移以前的操作经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活动反思: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进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究、操作活动猎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学习9的组成》大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3、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让孩子们能正确推断数量。活动准备: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活动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2、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活动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老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老师进行点评。课后反思: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加,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讨论表明:把思维过程“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