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经学》课件xx年xx月xx日目录•经学概述•经学经典•经学思想•经学与现代社会•经学学习方法01经学概述经学定义010203经学儒家经典经学研究指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是古代中国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以及《论语》、《孟子》等四书。主要探讨儒家经典的内涵、意义、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经学发展历程起源形成发展演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经学逐渐发展出多个学派,如郑玄学派、王弼学派等。经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和诠释经典,奠定了经学的基础。宋明理学时期,经学与理学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学术体系。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标志着经学的形成。经学研究内容01020304经典诠释义理阐发制度与礼乐历史与文化对儒家经典进行文字、意义、思想的诠释和解读。探讨儒家经典的义理、价值观研究古代的制度、礼乐文化及其与经典的关系。探讨儒家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人生哲学。02经学经典五经简介0102030405《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又称《书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主要记述了虞、夏、商、周等先秦时期的帝王政令、历史文献和事迹,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资料。又称《仪礼》,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又称《变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传统智慧的结晶,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又称《春秋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四书简介《大学》《中庸》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主要讲述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和道理。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强调中庸之道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认为只有通过中庸之道才能达到至诚、至仁、至善的境界。《论语》《孟子》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主要阐述孟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包括人性论、道德论、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他经典《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孝道和孝治思想,强调孝是道德之本、天地之经。《周易》又称《变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传统智慧的结晶,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03经学思想儒家思想仁礼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爱人、尊重人性和道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强调礼制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义智儒家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儒家认为,人应该具备智慧和天道和人情,遵循道德规范和礼制,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知识,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社会的挑战。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道家主张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违背天道。逍遥游齐物论道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名利的诱惑。道家认为,万物皆有生命和灵性,人应该平等对待,尊重生命。法家思想法制势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制定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家认为,君主的权威和权力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应该加强君主的权力。术功利法家主张运用策略和手段来治理国家,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法家追求功利和实用主义,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相爱,反对战争和暴力。墨家认为,社会应该追求同一性和平等性,推崇贤能的人才。天志明鬼节葬节用墨家相信天志和鬼神的存在,认为它们能够监督和评判人类的行为。墨家主张节俭和实用主义,反对奢侈浪费和无意义的消费。04经学与现代社会经学在当代的价值培养道德观念经学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学,通过学习经学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传承历史文化经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