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教学准备光具座及组件、蜡烛、凸透镜(f=10cm)4组,凸透镜(f=5cm)4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引入课题展示各种有关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的主要工作元件都是凸透镜,从而引入新课.观看图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仪器及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告诉同学凸透镜的焦距(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分别设两个位置,进行两个实验,分两次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做一次小结,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对每个位置成像情况的研究都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1)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3)研究、分析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种仪器中,哪种仪器利用了凸透镜在这一位置的成像原理.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分析,总结规律分析规律课堂检测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18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2.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到离透镜12cm处时,它的像一定是()A.缩小实像B.放大实像C.放大虚像D.缩小虚像3.用照相机拍摄景物,相机镜头焦距是50cm,要在胶片上得到缩小清晰的像,景物到镜头的距离是()A.大于100cmB.大于50cm小于100cmC.小于50cmD.大于50cm的任意值4.将蜡烛放在甲凸透镜前2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实像,甲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_cm;把蜡烛放在乙凸透镜前5cm处,移动光屏得不到实像,用眼也观察不到虚像,乙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_cm。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课后小节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收集、现象的观察都比较成功,但在归纳总结过程不是太理想,与我的引导有关,以后要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