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大的特点,体会到我国疆域辽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形以平原、山地和丘陵为主。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二、新课学习(一)气候特征(气温)活动1:1.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1月平均气温在-80C至-280C之间,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偏低,且南北温差大。展示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最多的地区。拓展延伸:提问:东北的民居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学生回答)明确:屋顶坡度大,窗户小,墙体厚。原因是东北地区降雪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积雪滑落;冬季寒冷多风,窗户小,墙体厚,有利于保暖。提问: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学生回答)明确:7月平均气温在180C至240C之间,但大部分地区在200C以上,夏季较为炎热。小结:东北地区的气候具有冬冷夏热的特点。展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提问:东北地区跨越哪些温带带?(学生回答)明确: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降水)2、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500~1000毫米之间,从空间分布来看,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活动2:下图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据此完成任务。1.将下列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2.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城市?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从高到低:B---C---A。2.年降水量最多的是B;城市A为哈尔滨,城市B为大连,城市C为长春。(气候类型及特征)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提问:东北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试总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小结: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冷湿。讨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差不多,为什么东北地区比较湿润?(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东北地区由于气温低,导致蒸发量较小,故而形成相对冷湿的自然环境。(东北地区的森林)展示大兴安岭森林景观图讲解: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播放视频:《大兴安岭》活动3:1.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3.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1.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为红松、落叶松和云杉,然后过渡为岳桦林,最后是高山苔原。原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北侧为背风坡,降水少。3.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因为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同一植被带的分布上限比西北侧要高一些。(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下列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鸭绿江提问:冬季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河?为什么?(学生回答)明确:黑龙江,因为它的纬度最高,气温最低。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