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10.4沉与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知道鱼、潜水艇、飞艇和密度计的沉浮原理;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鸡蛋的下沉、上浮和悬浮,使学生建立起三种状态的概念,并且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产生三种状态所需的条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解释鱼、潜水艇的浮沉原理;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通过在网上查阅,让学生设计出打捞中山舰的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鱼、潜水艇和热气球的沉浮原理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制作“自制潜水艇”和“热气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物体的沉与浮(1)演示实验:石块和塑料空心球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叫同学们观察现象;提问:浸在水中的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提出各种解释。(2)今天的课上完以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演示实验: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a)鸡蛋放入清水后,它是上浮还是下沉?b)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盐水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加盐会导致液体的密度的增大;c)随着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有什么现象出现?d)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可以对鸡蛋做受力分析;•这里有两个状态,一个是鸡蛋下沉的状态,另一个是鸡蛋上浮的状态;•当它下沉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当它上浮的时候,它只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a)学生观察回答。(b)教师引导得出搅拌的目的,一步一步让学生建立起加盐水是改变液体密度的概念。(c)学生观察发现,鸡蛋上浮了,有的学生很吃惊。(d)学生思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让他们分析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两个状态过程中,鸡蛋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鸡蛋只受到浮力和重力,重力没有变,那么肯定是浮力的变化引起它下沉和上浮;•不断加盐,导致液体的密度增大,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鸡蛋上浮。(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符号描述你的思维过程。(3)学生用逻辑推理的符号阐述自己的思路。二、认识三种状态鸡蛋所处的三种状态:下沉: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悬浮:浮力=重力(平衡)让学生了解三种状态。三、生活中的下沉与上浮(1)对于海洋生物来说,浮力非常重要,浩瀚的海洋中,许多生物用不同的方式创造沉与浮,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展示各种海洋生物图片。(2)我们来看看鱼是怎样使自己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和悬浮的?(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鱼同上面的鸡蛋一样,重力没有发生变化;•鱼也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没有变化,而浮力变化了;•鱼是通过鱼鳔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鱼鳔较小时,鱼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鱼下沉;•鱼鳔较大时,鱼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鱼上浮;•鱼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鱼将可以在水中任意的深度游动。激发兴趣,学生思考。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整理自己的思路,用“=>”符号描述你的思维过程,写出鱼在哪种条件下处于下沉、上浮或悬浮三种状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四、潜艇与热气球(1)最早的潜艇用于军事侦察和袭击,现在也用于深海考察,为开发海洋,获得新资源提供信息。连接到凡尔纳,加潜艇图片;另一个仿生学的例子——潜水艇(潜水艇的水舱相当于鱼鳔)。(2)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以供参考)•潜水艇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注意潜水艇的水舱的体积是不变的(这一点与鱼鳔不同);•潜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潜艇处于同一液体当中(即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那么浮力是不变的;•浮力不变,只可能是重力的变化引起了潜艇的下沉、上浮和悬浮;•潜艇有两个水舱,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