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说教材㈠教材地位。本文出自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去反映生活。单元所选课文包括消息、特写、电视新闻解说词、人物通讯四篇课文,让学生全面体验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形式。本文是一则优秀的消息,发表于《人民日报》2001年7月14日第一版。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是2001年中国的一件国家大事,鉴于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以两票之差落选,中国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来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成功与否,万众瞩目。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这则消息用确凿的数字、典型的事例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作为第一篇课文,具有为单元知识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激活教材、拓展教材,突破纯文本教学的有限空间。㈡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消息的基本特征,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体验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是:交流心得体会,提高表述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确定依据:根据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以及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而定。备好教学重点,才能突出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教学系统、科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渗透学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教学中,才能使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完成三个认知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2、通过本文第一课时学习,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②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搜集信息、动手编写手抄报、主动参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体验民族自豪感。确定依据:课标关于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大语文观而定的。三、说教学方法。1、教法选择。依据“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的原则,我采用设置情境导入法、多媒体视频及图片演示法、启发引导、讨论法、动手实践法、生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设计意图:该文时事性强,有很强的舆论导向,学生对此最熟悉、感受最深。正所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二是说教材是“例子”,在教学时不能被“例子”所束缚,而要考虑学生学语文的整体需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足“小课文”,放眼“大语文”,用教材以外的东西来巩固和扩展语文知识;三是尝试与作者、文本、编者对话,感悟文本的内在意韵,努力把握他们的思路与编写意图。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的音画效果形象激趣,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课堂时效,有利于信息加工,又有利于师生和谐交流。3、课时安排:二课时。设计意图:教学内容的组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贯彻师生双主体,引导学生从课外走向课内又从课内走向课外,树立学生的大语文观,从生活中吸收知识又使之作用于生活。4、学法指导。①合作学习:课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本文,然后以小组(8人)为单位合作编写一份手抄报,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自主分工,围绕“奥运会常识”、“中国申奥历程”“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历届奥运会举办地”等历史资料,发挥个人特长和资源优势,优劣互补,在合作中共同编写手抄报。可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家长合作。设计意图:它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②讨论质疑: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的主体是学生,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