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第三节《声音的特征》,需要时间15min,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各组准备一把梳子、几根橡皮筋。3、实践活动:用水壶往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水瓶发出的声音。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知道乐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3)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4)常识性了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的范围。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分析声音的大小与振幅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生活。重点:1、能对生活中乐音的三大特征进行辨别。2、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四、自主学习:【知识回顾】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和。2、声音通过,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3、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判断,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预习活动】阅读课本p.19.——-p.23.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它决定声音的,越大,音调越高。2、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是Hz到Hz。通常把高于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等自然灾害,还可以探测核爆炸情况等。3、声音的叫响度。它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有关。4、我们通常分辨讲话人的声音,区分发出声音的不同乐器等都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的;它与发声体的和有关。5、、、是反应声音特征的三个物理量,常将™叫做声音的三要素。6、打击乐器是受到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弦乐器是通过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管乐器是靠吹奏时的振动发声。五、合作与探究1、活动探究(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观察到的现象:钢尺伸出桌边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听到的声音。(2)用硬纸片分别快慢不同地划过梳子的齿,比较声音的音调。以上两个实验说明:。(3)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比较两种情况下振动的幅度和声音的大小。说明:。2、问题探究(1)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2)除了振幅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声音的响度?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3)比较蚊子与老黄牛的声音,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4)课前实践活动中,听到水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解释其原因。六、课堂检测1、人们常说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是高低是指。“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来区分不同的人。2.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3、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4、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5、人能看见蝙蝠在空气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原因是()A、蝙蝠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太大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七、课后提升1、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的音调高。2、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