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案教学内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教者:枣庄市第六中学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环节(一)定向示标1、板书课题(1分钟)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板书课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2、出示目标(1)过渡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两个目标,请看大屏幕。(2)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2、尝试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3、自学指导:(1分钟)(1)过渡语:同学们,为了顺利地完成目标,请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2)出示自学指导:(8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19的内容,结合学案完成下列问题。一: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的概念。2、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昼半球太阳高度。夜半球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太阳高度的分布图:二、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概念:。2、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所在纬线向10°SN60°S60°N30°S30°NONM。太阳直射点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离太阳直射点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2)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的纬度之差)。若直射点与所求的地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纬度之和。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说明此点在上;若小于零,说明此时为极夜。练习:冬至日,计算23°26′N,0°,30°S,的正午太阳高度?(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结束后,检查学生基础知识落实情况(黑板板演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和分布规律)。约4分钟二、合作探究环节(约18分钟)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物体影长最。当地地方时为时。合作探究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该地的经度为多少?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物体影子长短。(1)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长越。一天中正午时,物体影长最,地方时为。(2)判断日影长短和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时,影子缩为。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如太阳在东南时,影长朝向。合作探究二:假设某地有一杆长为H米,物体的影子如图示L,设α角为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写出正午太阳高度α的计算公式?23、计算楼间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光照,一般纬度低的地区,楼距较;纬度高的地区,楼距较。解题关键:一般当地冬至日,物体的影子最长。计算时以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楼间距。H已知楼高为H,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α,求楼间距的影长L为多少?L合作探究三: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4、计算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为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合理设计太阳能的倾角,使太阳能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即α+H=90°合作探究四: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上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5°C.66°34′D.55°(2)一年中,角α(太阳能倾角)由小变大的时间是()A、春分到夏至B、春分到秋分C、夏至到秋分D、冬至到夏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