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春日》教材理解 VIP免费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春日》教材理解 _第1页
1/2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春日》教材理解 _第2页
2/2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春日》教材理解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姹紫嫣红总是春。[注释]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寻芳:游春,踏青。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4.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5.东风:春风。[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非常像是如此。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找美妙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欣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描述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受。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非常容易识别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姹紫嫣红总是春”,是说这姹紫嫣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姹紫嫣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姹紫嫣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详细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似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所以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事实上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而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姹紫嫣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活力、点染万物的春风。这事实上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擅长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春日》教材理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