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歌声》教学设计《歌声》教学设计1课题名称《夜莺的歌声》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时间两课时(80分钟)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十岁左右,正处在爱动脑、爱提问的阶段,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也就能挖掘出人物潜意识的行为。教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体会作为文章线索的“夜莺的歌声”在文中的作用。5、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关系。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2、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教学资源1、有关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剪辑资料、夜莺图flash课件;2、老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4、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影片导入,简介时代背景,引入新课。1、出示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剪辑资料(多媒体课件演示)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新课:3、揭题、审题:(1)齐读课题。(2)思考: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3)谁了解夜莺和杜鹃这两种鸟?(师出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夜莺图flash课件)教学活动2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1、提问检查。通过预习,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吗?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1)让学生齐读一遍生字;(2)学生举手自读;(3)老师指导“屑、拧”等8个生字的读音;“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教学活动3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2、有几处?(2自然段、20自然段、29自然段、34自然段和37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3、师小结: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走进这五次夜莺的歌声,看看每一次歌声结束后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教学活动4四、学习夜莺的五次歌声,理解课文内容。(一)第一次夜莺的歌声。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每一次歌声结束后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1)自由读4——19段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2)让生沟通(镇定、机智、勇敢、爱祖国等)(3)师随机出示相关语段理解。a出示课件:“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1)夜莺是用什么句式回答德国军官的?(2)理解“一语双关”。(3)夜莺知道德国军官的真实意思吗?为什么这样答?b出示课件:“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1)野兽指谁?(2)为什么要把敌人比作野兽?(3)师生分角色读12——15自然段。(二)学习第二次夜莺的歌声。1、出示课件: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小夜莺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此时是为了什么?(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看课文的20——24自然段。板书“诱敌上钩”2、训练课文中军官和夜莺的对话。(三)第三次和四次夜莺的歌声都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每次歌声的作用是什么?。2、读29自然段第三次“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巧送情报)3、课件出示两个游击队员的对话。生自由读——怎样读——齐读4、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情报的内容是什么?5、看第四次歌声(34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奇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四)痛歼敌人1、由于小夜莺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游击队员才进行一...